圖:「香港聯校歷史協會」以城市追蹤新奇活動認識歷史,會員參觀灣仔藍屋
【大公報訊】記者呂少群報道:一批來自皇仁、英華等名校的中學生自發組成「香港聯校歷史協會」,兩年來試圖以城市追蹤等新奇活動重新包裝歷史,普及歷史常識。該會榮譽主席、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一年級新生朱木根,希望中史課不只有治亂興衰的「政治球」,還有「藝術球」、「建築球」、「戰爭球」、「城市風貌球」及「文化球」,他渴望有精彩的「中史球賽」。就讀中五的該會會長鄭匡廷支持初中中史科古今並重的改革方向,將香港史納入中史課程。
2014年5月11日,來自聖若瑟書院的高中生朱木根,與一批中學中史發燒友自組「香港聯校歷史協會」,朱木根出任創會會長,該會顧問為大專一年級學生。其創會宗旨是「以輕鬆,有趣,新穎的方式重新包裝歷史,改變歷史沉悶的形象和普及歷史常識。除中西史以外,本會更以推廣香港史,令更多人重視本土歷史為志。」
目前,該會有五十多名成員,來自藍田聖保祿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皇仁書院、英皇書院、漢華中學、英華書院、保祿六世書院、拔萃男書院、荃灣官立中學、伊利沙伯中學、協恩中學等。
棄死板教學增新穎活動
朱木根今年升讀港大專業進修學院,身份也轉為香港聯校歷史協會榮譽會長。他支持教育局本周展開的初中歷史和中國歷史課程改革諮詢方案,「我亦希望一旦革新,就要徹底一點,希望多一點新穎的課堂活動,不希望教師把全新有趣的內容用古舊的照讀、間書方式教授。我們都渴望經歷精彩有趣的中史學習!」
朱木根投稿大公報,講述對歷史學習的期望。「最近有報章指出初中中史修訂課程將加入一些新課題,以提升學生學習中史的興趣。報道引發我思考:究竟同學們會喜歡什麼課題呢?我認為同學們從不介意接觸新鮮的事物,只要學習的目標是清晰就可以。」
朱木根寫道:「我想到我們的中史學習仿如一場球賽:以往的中史課程是以各朝代的治亂興衰歷史為主,換言之,射球的方向是單一的,它總是射向擅長背書、或熱愛朝代政治史的中場同學,然而旁邊許多不同專長、愛好的同學,自然無意接應或感到吃力乏味。可是,如果新的課程能夠包括有文化史,那就如把球射到四面八方,有「藝術球」、有「建築球」、有「戰爭球」、有「城市風貌球」、有「文化球」……如此一來,不同位置的同學俱有可接球的機會,各有專長的同學亦能發揮水準。我相信這定能吸引一向被動的同學「靜極思動」,慢慢投入這樣精彩的「中史球賽」,而教師可視乎同學的反應與能力,加推更多的課堂活動,促進學與教的效能。如此,未來的中史科將可變成一科受歡迎的學科,這是作為學生所樂見的。」
初中歷史課程重古輕今
該會現任會長,就讀漢華中學中五的鄭匡廷也撰文《觀今宜鑑古 無今難評古》,表示「我們初中階段經歷的中史課程,涵括的古今分量並不均衡,學生要到中三級才能接觸到近代史,造成我們往往只能「知古」,而不能「知今」。這樣一來,對中國近代史少有認識的同學就會覺得中國歷史與自己並無切身關係,甚至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只需「死記硬背」古舊史料的科目,繼而認為中史科沉悶,這實在是有違中史學習的精神呢!」
回應報道稱中史修訂課程將香港史納入中史課程中,鄭匡廷覺得是可喜之事。「課程也同時增加了軍事、交通、藝術及宗教等文化史課題,確實提升了課程的趣味性,打破現行課程一直以歷朝皇帝施政為主的定律。」「雖然我無緣受惠於新課程,但我仍期待新課程的出爐!我希望日後的同學可以透過新的課程,增加對中史科的興趣,甚至吸引更多同學在高中修讀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