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別讓子女成「擲磚下一代」\雪筆緣

時間:2016-09-22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港獨」不容傳播\資料圖片

  新一學期轉眼已半個月,學生也從暑假「玩樂的心」回到正常學習心態,然而學校似乎還沒「回到正軌」,或者說是正在「偏離正軌」。

  播「獨」扼殺思考空間

  開學前一些自命「本土」的組織,倡議要在中學宣傳「港獨」,又印製傳單派發,亦有學校指老師應在課堂上進行相關討論。那些組織一面聲稱學生有個人思想,另一面又指要令學生了解「港獨」具有「香港人的精神」,一再吹噓有「港獨」就有自由、有未來,持相反意見者就是打壓「港獨」的壞人。未經討論先下定義,這樣算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嗎?

  更甚是有些校長不但不在乎學生受影響,甚至還鼓勵老師在課堂上以「港獨」為題,相關教材參考亦不乏教協出品。眾所周知教協作品不少經由支持「港獨」者製作,如果說是「中立」恐怕無人相信。這樣的學習環境與風氣下,何來「言論自由」?就算學生容許道出反「港獨」言論,難道有信心能獲得老師認同?

  除此之外,不少支持「港獨」的政客或「名人」到不同學校演講,亦有自稱畢業生表示已畢業不受學校約束。這些人認為自己的言行可以全無顧忌,可隨意宣揚任何思想,認為是在「打救」同學們,代表學生把「港獨」傳開去,故意把所有學生說成是「港獨粉絲」。「被代表」的學生除了無言之外,無法作出任何反擊,否則一發聲就是「打壓言論自由」。

  幸有學校堅守正道

  國教科早前遭大力反對,香港學生至今仍沒有認識祖國及認識香港歷史的課堂,連「一國兩制」也是一知半解,筆者更聽到有中學生表示因為有「兩制」,「所以香港政府跟中央是沒關連的」。在這種歷史基礎全無的情況下,「港獨」卻要提出來做課堂上題目,要學生行使所謂「言論自由」去了解它,是可笑還是可悲?

  當社會以「自由」包裝「港獨」時,真正的自由已不知還剩多少。當老師以「有思考能力」包裝學生的無知時,真正的思考能力彷彿被禁錮了。幸而,仍有學校堅持正道,出信表示不容「港獨」傳播。然而,能受得住壓力堅持正道的學校又有幾多呢?或許政府在這方面的支持應該更強硬些,畢竟沒有父母想子女變成「擲磚下一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