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林良堅 攝
大公網9月21日訊(記者朱晉科):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房屋署就橫洲發展項目向地區人士進行過四次非正式諮詢和游說,這種做法過去非常普遍,但不會取代正式的諮詢程序。張炳良又指,地區人士在游說時反對1.7萬公屋單位計劃,但房署人員已當面表明不接受減少規劃,其後採取先易後難的方式,先處理第一期的4000個公屋單位的興建。他強調,若當日堅持第一、二、三期發展一併推出,恐怕到今日仍未可啟動有關程序。
張炳良又透露,房屋署曾就橫洲發展項目,進行過四次非正式諮詢和游說(詳見表),包括2013年7月16日首次與時任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當區區議員鄧慶業、屏山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首副主席鄧達善及代表屏山鄉的鄉議局特別議員鄧志強會面,雖然該等地區人士表示反對1.7萬公屋單位計劃,但房署人員已當面表明不接受減少規劃;另外,房屋署及民政處亦與另外兩個受到影響區域的區議員,民主黨的黃偉賢及鄺俊宇見面,對方支持橫洲興建約4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政府邀請有關人士會面,全因他們是法定諮詢機構的代表。
張炳良指出,2013年12月底,部門間經討論後認為沒條件這麼快解決區內的大面積棕地問題,而橫洲項目第一期的棕地面積少於2%,相對容易處理,故房署認為應先易後難,如能先做第一期4000個單位,對未來十年房屋供應有幫助,他作為局長亦接受房署的建議。他又強調,假如當日堅持橫洲一、二、三期發展一併推出,恐怕到今時今日,仍未可啟動有關程序,亦不可能令橫洲第一期的4000個單位,在預期的2024/25年度完成。
至於未來如何處理橫洲二、三期發展,張炳良說,當中要克服的困難包括交通基建配套、工業村污染、棕地作業等,坦言相關問題處理需時,如環保、回收及物流等行業,有其經濟及社會價值,不止是把他們清走,還要處理如何轉移,因此當局決定在繼續解決棕地問題的同時,為橫洲二、三期發展作進一步技術研究,預期需時兩年。
張炳良又反駁「摸底無紀錄是講大話」的指控,重申只是說過未必有紀錄,需要進一步找資料查證,如果他上星期回應候任議員朱凱迪、姚松炎以至其後記者提問時,肯定地答有抑或沒有,才是「講大話」及誤導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