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閣麟街古石牆研拆卸重置

時間:2016-09-09 03:15:22來源:大公網

  圖:市建局提出拆卸閣麟街石牆,利用完整磚石重建\資料圖片

  古物諮詢委員會昨日推翻三月時的「否決」決定,大比數通過對中環閣麟街及吉士笠街「背靠背」唐樓遺蹟重新評級,由於閣麟街項目同時位於市區重建局地盤,該局建議將有關石牆原區重置,將原有石牆拆卸,再用完整磚石重建一幅石牆以保留歷史。而早前倒塌的中環「大館」,馬會提交八個初步復修方案,強調安全是首要考慮,明年一月再提交可行方案予古諮會。\大公報記者 何進昇

  古諮會昨日開會討論是否對中環閣麟街及吉士笠街重新評級,對於有保育團體向古諮會提交「背靠背」唐樓的資料,發現現時遺留的石牆有一定歷史價值,古諮會委員黃慧怡認為,該石牆應值得保留,實際上它更是遺蹟,因為有「不可移動性」,如果有任何遷拆工程,可能會令一段歷史消失。古諮會最後大比數下通過,重新對中環閣麟街及吉士笠街作出評級。

  坊間提資料證有歷史價值

  由於閣麟街項目位於市建局卑利街及嘉咸街發展計劃範圍,市建局執行董事馬昭智、總經理區俊豪亦有出席會議,並發表初步保育方案。市建局提出拆卸原有石牆,利用完整磚石在原址附近重建一幅可介紹「背靠背」唐樓歷史的石牆,併入擬建的公共空間。

  古諮會今年三月初否決對閣麟街「背靠背唐樓」評級,古諮會主席林筱魯表示,三月評估時不感到值得評級,但隨後坊間提出更多資料,而古蹟辦搜集資料並經委員討論後,認為該石牆可表彰中區華人的居住面貌,反映歷史關係,故改變早前決定。他強調,評級不可與考古混為一談,不能將閣麟街石牆視為考古遺址,只能以歷史建築為基礎作評定。

  至於五月底發生塌樓事故的舊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的復修計劃,馬會提交八個復修方案,包括使用原有物料復修、部分拆卸及活化再用,和全面拆卸等,當中五個方案均涉及拆卸。有委員擔心復修後的安全問題,因為有方案建議使用原物料復修,擔心天氣因素影響建築物安全。古蹟辦官員質疑,若復修方案成本高昂,馬會是否仍會考慮有關方案。

  「大館」復修方案安全至上

  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中區警署建築群總監顏士同強調,成本並非首要考慮,安全才是最重要,馬會將於數個月內完成獨立專家小組報告,了解塌樓成因,預計於明年一月篩選兩至三個可行方案,然後向古諮會匯報。林筱魯指,馬會的八個復修「大館」方案只是初步建議,目前不會落實,有待馬會明年一月再提交方案才有定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