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首創腹腔鏡驅煙霧技術

時間:2016-09-01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汽車及電子部首席顧問蘇文傑、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副總裁(科技發展)張梓昌、中大賽馬會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及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

  每年公立醫院有近1400位大腸癌病人,接受「微創腹腔手術」。但過往微創手術中,因手術電刀產生的煙霧影響視野,有礙手術進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團隊合作,花年半時間研發全港首創吹噴式「腹腔鏡手術煙霧驅散技術」,確保「腹腔鏡影像」清晰,從而提升手術準確度及效率。

  大公報實習記者 張樂兒

  香港中文大學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及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教授指出,微創手術中因手術電刀產生熱能形成煙霧,煙霧粒子更有機會聚積於腹腔鏡前,影響視野。「以往醫生需中斷手術約一分鐘清洗腹腔鏡,雖對手術影響不大,但手術因而未能連貫進行」。趙透露現時技術主要為吸收煙霧,但仍會產生氣流模糊影像,更佔用微創切口。

  容易安裝和操作

  生產力促進局與中大醫學院外科團隊合作,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140萬,花年半時間研發「腹腔鏡手術煙霧驅散技術」。趙教授指此技術利用空氣動力學設計,吹走鏡頭前煙霧令影像清晰。醫護人員毋須於手術進行期間,重複清洗腹腔鏡上煙霧粒子,縮短手術時間。趙偉仁更指,「此設計能直接套在大部分腹腔鏡導桿上,容易安裝和操作,毋須改動原有手術流程」。

  生產力促進局副總裁(科技發展)張梓昌強調,技術於香港設計和研發,希望有助本港製造商進軍「高增值醫療器材市場」,建立香港品牌。他透露此項目共改良逾20次,其間生產力促進局除提供醫學工程知識外,亦借出3D打印等儀器協助研發。

  年半後推出市場

  因微創腹腔手術傷口較細及康復時間較快,近年愈趨普及。趙偉仁透露,每年有近1400位大腸癌病人、300位上消化道病人接受微創切除手術。繼活豬測試作醫學驗證後,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汽車及電子部首席顧問蘇文傑計劃明年年初開始,聯合中文大學為逾百名病人進行人體臨床測試,預計於年半後把技術推出市面。張辛昌更透露現時已與五間廠商就此技術洽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