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海口文化 > 正文

「以用促保」 讓文化和自然遺產「活」起來

時間:2025-06-27 17:16:43來源:中國旅遊報

  文化和自然遺產承載着過去,連接着未來。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創新實踐,是對遺產保護工作的一次生動詮釋,也是對傳承使命的積極踐行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近年來,各地紛紛突破傳統框架,以新穎多元的形式開展遺產日活動,讓承載着歷史記憶的文化瑰寶與鬼斧神工的自然遺產,在新時代綻放出絢麗光彩。這些創新實踐,不僅彰顯了遺產保護的活力,也探索出一條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傳承新路。

  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與大自然的饋贈,如何讓它們更好融入大眾生活,一直是保護利用工作的重要命題。今年,各地在遺產日活動中給出了精彩答案。不少地方藉助數字化技術,打破時空限制,將博物館文物、古建築群搬上「雲端」,通過VR全景漫遊、3D文物建模等形式,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近距離」感受遺產魅力。例如,故宮博物院推出的線上展覽,利用高清影像和互動設計,讓故宮的一磚一瓦、一器一物變得觸手可及,讓年輕一代在沉浸式體驗中愛上傳統文化。

  除了技術創新,遺產日活動形式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有的城市將非遺技藝融入現代生活場景,舉辦非遺市集,讓剪紙、刺繡、傳統美食製作等技藝成為市民可以親身體驗的趣味活動;有的地方以遺產日為契機,開展自然遺產徒步考察、生態攝影大賽等活動,吸引公眾走進自然,感受生態之美。這些活動打破了遺產保護的「高冷」形象,以親民、互動的方式,激發了大眾參與遺產保護的熱情,讓保護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各地創新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探索出可持續的保護模式。通過活動,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被進一步挖掘,進一步帶動了文化旅遊、文創產業等相關領域發展。一些鄉村依託當地文化遺產資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不僅讓古老村落重煥生機,也為鄉村振興註入文化動力;自然遺產地則通過合理開發生態旅遊項目,實現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這種「以用促保」的模式,為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化和自然遺產承載着過去,連接着未來。各地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創新實踐,是對遺產保護工作的一次生動詮釋,也是對傳承使命的積極踐行。期待未來有更多富有創意的活動湧現,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真正「活」起來,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煥發永恆的生命力,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磅礴力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