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上任快一年了。現任行政長官改變其前任的做法,不對過去一年施政成績列表公布。人們普遍感覺,第五屆政府第一年施政,較第四屆政府第一年平穩。當然,這只是比較而言,其實傳統「泛民」同現任行政長官的關係雖然好過他們同上任行政長官的關係,但是他們的反對派定位沒有變。
政府得人心 施政更平穩
舉兩個例子。3月20日,現任行政長官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議後返港,率領現屆政府大多數司局長出席民主黨成立23年晚宴。但是,幾天後,民主黨一位前主席赴台灣出席由一個「台獨」團體舉辦的反中共論壇;幾乎同時,民主黨現任主席在香港的一個公共論壇上竭力同特區政府向民主黨表示友好的行為劃清界線。
另一個例子,是6月13日,立法會二讀《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時,反對派議員又一次竭力阻撓,尤以民主黨議員為最激進,林卓廷、尹兆堅、許智峯、鄺俊宇4人和民主黨前成員區諾軒,因為言行違反規則而被逐出會議廳。
現屆政府第一年施政比較平穩,很大程度是由於6名反對派議員被取消資格,在力量對比有利於建制的條件下,立法會規則得到了修訂,壓縮了反對派「拉布」阻撓政府施政的空間。
過去一年,香港社會出現若干有利於政府施政的新現象。第一,2018年3月11日現屆立法會4個議席補選,反映相當一部分選民開始疏離反對派。第二,特區法院關於「佔中」案和2016年正月初二旺角暴亂案的審判,總的看,反映香港司法體系有維護法治的意志和能力。
在愛國愛港陣營全力支持下,《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終於得到立法會通過,香港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現屆政府第一年任期添了彩。
然而,第二年任期更不容易。已然鋪開的工作需要大力推進,取消強積金對沖不能等到現屆政府任期最後一年。政府已表態不為合約工時立法,就不能不把取消強積金提前,否則,勞工與資方之間的天平會向一側傾倒。
已然談論的事情需要開始行動,老有所養問題不能光靠推行「年金計劃」。在中長期,香港避不開某種形式的全民退休制度,這是世界性趨勢,即使背負結構性財赤亦要做。在近期,香港需要以控制老年貧困率為目標,制訂並實施政策。
須解決青年思想問題
已然惡化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趨於更加惡化。土地欠缺越說越多,樓價越控升得越快越高,治本固然需要更長時間,也因此,治標需要快出效果。
尤其,青年問題需要綜合施策。香港八所大學的學生會集體退出支聯會活動,集體抗議特區法院對旺角暴亂案的審判,反映激進思潮在相當一部分即將走上社會的年輕人中間仍然頗有影響力。不能把思想問題混同經濟民生問題,思想問題需要思想解決,經濟民生問題需要經濟民生解決,但是,精神和物質是相聯繫的,解決青年思想問題和經濟民生問題相輔相成。
香港必須加快前進步伐。6月,現任行政長官至少兩次在兩個場合強調香港不能繼續停滯不前。
香港是否前進,不能只同自己的過去比,更要同具有可比性的其他城市比。過去20年,深圳追趕香港的步伐,應當引起香港警覺。坦率地說,上海在長江三角洲是公認的「龍頭」。香港欲做粵港澳大灣區「龍頭」需香港好自為之。
香港是否前進,歸根到底視乎香港大多數居民是否對現狀滿意,是否對前途有信心,二者相互聯繫。眼下,相當一部分居民對香港前途的信心處於歷史性低谷,同他們的處境有很大關聯。
香港政治局面更加錯綜複雜,前進更加艱難。第一,兩大對抗政治陣營的基本分野仍然清晰,但是,穿行於兩大對抗政治陣營之間的人物,以及企圖滑向兩大對抗政治陣營中間位置的政治組合增多。
第二,各個政治陣營和各個重要政治團體都處於新老交替尚在進行階段,內部利益格局調整敏感,人事關係交織。
第三,傳統「泛民」沒有能力找到出路,必定繼續被「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拖着走,現屆政府管治策略必將面對更大挑戰。
第四,「港人治港」時間越長,香港政界利益集團就越多,它們之間的關係也愈益複雜。九七前,治港的英人離任後基本返回英國,不同香港政界發生實質聯繫。亦即是說,回英國的港英政府高官,同香港一些人保持朋友關係,但是不會發生政治聯繫。九七後,治港的港人基本留在香港,其中相當一部分依然發揮政治影響。尤其香港很小,香港政界小而水深,治港期間的恩怨,依然在這座城市的政界發酵。
6月13日,《星島日報》「架勢堂」欄目評析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不獲續任科技園主席一事稱:「外界很快就把她的離任和上任特首梁振英的委任拉上關係,認為這是整個管治團隊『去梁化』的其中一波。」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