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網絡被七國集團峰會(G7)的一張圖片「洗屏」,德國總理默克爾雙手撐在桌上,怒視着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朗普則坐在櫈子上「翹起雙手」,毫不在乎地望着默克爾。峰會的火藥味彷彿從這張照片上透出來,深刻反映了美國與其他六國的分歧。
美歐同盟已名存實亡
確實,特朗普會前已表明在鋼鋁關稅上寸步不讓,在峰會上又連番發表「惹火」言論,在貿易及讓俄羅斯重新加入的問題上與六國裂痕巨大。在好不容易擬定聯合聲明後,因為加拿大總統特魯多在記者會上回答提問時表示會反擊美國徵收關稅,又惹起特朗普怒火。特朗普在赴新加坡參加美朝峰會的路上,還不忘攻擊特魯多,辱罵他「非常不誠實、非常弱」,又指示國務院不在聯合聲明上簽名,令峰會尷尬收場。
曾幾何時,七國峰會一直是「高大上」的俱樂部。七國是最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全球的經濟命脈。其他國家也以擠進這個俱樂部為榮。比如俄羅斯在1997年被批准進入G7(成為G8),成為當時葉利欽最大的政績。2014年,俄羅斯因為吞併克里米亞,七國也把俄羅斯開除出G8視為嚴重的懲罰。
隨着包括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崛起之後,G20這個「擴大版」讓G7的地位相形見絀,但G7與G20最大的不同是,G7雖然以經濟議題為主,但絕非一個單純的經濟論壇,共同的價值觀與政治也是其重要的議題與鏈接紐帶。更何況,G7國家在軍事上都是聯盟。因此,G7是一個有實際意義的集團,是美國盟國體系中的核心部分,G20則依然只能算一個論壇。
奧巴馬時期的美國強調軟實力,於是維護G7的一致性對他來說是毋須論證的。事實上,G7也確實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包括經濟利益。於是,雖然奧巴馬時代美國的硬實力下降,美國的影響力卻沒有明顯下降。但到了特朗普時代,強調「美國優先」,就連盟國也成為針對對象。七國峰會的分歧就是特朗普要一意孤行地向各國徵收鋼鋁關稅,連六國這樣的盟國也無法得到豁免。
特朗普向六國徵收鋼鋁關稅完全缺乏理據,也沒有必要。特朗普理解的貿易利弊是典型的重商主義,簡而言之就是「順差就好,逆差就壞」。這種思路當然是錯的,且不說貿易逆差能換取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利益,即便按照特朗普的邏輯也沒有多大理由向盟國開刀。以歐盟為例,歐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貨物與服務貿易之和為1.1萬億美元,美國的逆差只有920億美元,只有貿易總額的8.3%(均為2016年數據)。這在雙方龐大的貿易中並不太重要。
至於針對加拿大更是「蠻不講理」,是因為2017年美國對加拿大的貿易有84億的順差,如果按照「逆差就是吃虧」,反而應該是加拿大吃虧才對。
特朗普又祭出「美國優先」的原則,但即便承認這個原則,特朗普認為徵收關稅能令「美國優先」的邏輯也完全錯誤。因為鋼鋁都是製造最終消費品的原材料,美國製造業大量依賴鋼鋁。徵收鋼鋁關稅提高美國製造業成本,讓最終消費品價格提高,反而削弱了美國最終消費品的製造業的競爭力。有報告指出,鋼鋁關稅雖然增加鋼鋁行業的工作崗位,但使用鋼鋁材料的製造業中流失的崗位更多。如此通盤考慮,此舉又談何「美國優先」呢?最後的結果恐怕只有鋼鋁行業的工人感恩戴德,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士蒙受損失罷了。
但放在美國選舉政治的框架下看,特朗普當然不是傻瓜。特朗普首先進一步固化了自己在支持者中「言出必行」、「美國優先」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選民基礎是大批的「銹帶」工業區工人,鋼鋁行業是這些地區的重要產業,特朗普要「箍緊」選民,這種實際上的「利益輸送」是最好的方法。但這一來不是得罪了受損行業的工人了嗎?不要緊,因為在後真相時代的宣傳中,簡單直接的邏輯永遠最受落(即便是錯的),要「繞一下」的邏輯(即便是對的)就難宣傳得多了。而且,鋼鋁行業的人是集中的,容易被共同利益拉在一起,政治選舉學中屬於易於動員的人群;受影響行業是分散的,從業員難以作為有共同特徵的特定針對的可動員的人群。特朗普的選舉政治學的算盤打得可響了!
「美國優先」等同破壞協議
特朗普在上台後,由於堅持「美國優先」與「回滾奧巴馬政治遺產」,已經與盟國矛盾重重。他為北約軍費問題,多次威脅「不協防」北約盟國。不顧盟國反對,先後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與伊朗核協定,又一意孤行地把駐以色列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令中東重新動盪。他還不肯履行此前的接收難民承諾,大幅減低接受中東難民的數目。現在更在經貿問題上,為蠅頭小利破壞與盟國之間關係。
一些領導人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希望與特朗普維持良好的個人關係,換取特朗普不對他們「開刀」。這個願望看來完全落空了。特朗普可以一邊大讚他們,一邊毫不猶豫地向日本法國徵收關稅,根本不顧情面。
其實,從特朗普一邊讚揚和感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邊又破壞協議向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徵關稅,就可以知道特朗普其實是「笑面虎」。歐盟主席不由得哀嘆,有這樣的朋友,又何需敵人?經此一役,G7已經失去了共同利益,「集團」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
就在G7峰會召開的同一天,在太平洋彼岸的青島,中國召開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這是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後首次峰會。議題已經從成立之初的反恐,擴大到區域發展等經濟政治議題。成為上合國家交流與建立互信的恆常機制。會議一團和氣,與G7形成鮮明對比。在特朗普「反全球化」的政策下,加上他自己反覆無常,即便此前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心存疑惑的國家,也開始轉變態度,與中國合作。大家都知道,「合作共贏」比「美國優先」更有吸引力。
旅美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