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資優教育應在幼稚園開始

時間:2018-06-13 03:15:39來源:大公網

  我用十年時間全職照顧兩個有雙重特殊資優兒子。回想他們年幼時,我觀察到他倆約在三歲開始已愛花時間在自己的強項,並表現突出,例如大仔會周圍尋找不同的生物、昆蟲做實驗,細仔則會經常畫畫、做手工。

  遇上學障 怎辦?

  但香港的資優教育普遍收生較多為IQ130或以上的學童,其實有沒有為更多雙重特殊資優兒提供良好的培育呢?如果孩子是資優又有特殊學習障礙時,便有機會影響測試他們能力的分數,變相隱藏了令他們的資優特質,不易從報告中明顯看得出,令他們要入讀相關的資優課程變得困難。

  我記得當時大仔面對差不多的情況,但他在某大學讀完Level 1課程要升上Level 2時,發覺筆試和堂上實驗均沒有調適,成績未如理想,不能再繼續相關課程。當時大仔覺得不要勉強去讀,專心讀好DSE就算,所以沒有繼續爭取。這反映筆試和課堂實驗對學障生來說,實在有點困難,亦未能充分反映能力。

  愈早發現 培育更有效

  香港資優教育制度有何問題呢?不少資優生來自草根家庭,沒有太多資源,家長與老師認知不足,很多具才華的也被埋沒。何時入讀最好?當然愈早愈好,香港政府提供資優教育基金,栽培10歲至18歲的資優學生,10歲已有點遲。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人潛能無限,愈早發現,愈能在該方面取得成就。資優才能有系統地發展,所以應在幼稚園開始。

  我發現我兩個兒子在幼稚園開始已表露他們資優強項,那時知道政府沒有相關資源幫助他們,外面的興趣班也沒有有效教育,自己唯有上網學習如何教子女,但並非每個家長有時間及財政能力去照顧,而香港資優教育未見完善,實在苦了一眾資優學生。

  一般人誤以為資優學生等同成績好,更需要催谷他們學習。教育局的指引課程也主要是學術與數理為主,這其實是對資優誤解,資優不是泛指學術科目,而可以是他們在多元智能中有較優秀表現,如音樂、藝術、體育等。相比其他國家,韓國政府會開設各種多元智能之專門高中學校,德國聯邦政府直接領導資優教育署,為藝術資優生開設特別學校和課程。以色列設有資優兒童局,為全國兒童提供及早資優教育。

  在香港的雙重特殊資優生實在需要大家了解和關注他們的需要。

fb.me/kwanpapaeric

2018香港十大傑出家長關鏡生(關爸爸)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