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高峰會結束之際,一眾來自「一帶一路」的學生及伍少梅一眾通識科老師合唱一曲《我的朋友》(Dost Mai or Toun)
配合「一帶一路」的倡議,中國與巴基斯坦於2015年簽署共建「經濟走廊」的協議,但本港鮮有學校就該題目開展討論。位於葵青區的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就把中巴合作的內容帶入初中通識,通識科老師更製作校本課程及專題研習,研習完畢後舉行「中巴經濟走廊」高峰會,讓來自「一帶一路」不同國籍的學生聚首一堂,結合所學,總結「一帶一路」下中巴經濟交流的影響。/大公報記者 楊綺青(文)、學校供相
本港有逾萬巴基斯坦人,伍少梅中學也有不少學生來自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鑒於他們對一些通識科的單元未必熟悉,該校初中通識科統籌陳明慧,特意在初中通識科「一帶一路」的課節中,抽兩至三個星期講授有關中巴關係,並讓同學分組研習某些專題,探究中巴關係的發展。
探究「一帶一路」影響力
專題研習在中一至中三課堂期間進行,同學需自定題目,例如,中一的莊宇煇在專題研習中探討有關「中巴經濟走廊能提高巴基斯坦女性地位嗎?」他形容,過程中需要與組員共同尋找探究的焦點,如「為什麼巴基斯坦女生要用黑布遮掩自己」、「為什麼巴基斯坦女性地位這麼低」等。
陳明慧稱,通識科目一般是訓練學生思考能力,全體通識科的老師認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非常重要,所以讓學生自行分組、釐定題目及搜集資料。在初中課程教「一帶一路」和中巴關係的探究,可讓學生更了解中巴交往後對兩國人民生活的改變。
聯校研習促進兩國友誼
有巴基斯坦血統的中三同學關利(Semi Ullah Aslam)很認同中巴貿易協定有利中巴經濟,促進中巴的文流。例如在能源方面,巴基斯坦很多地方沒有足夠的電力,在中巴經濟合作下,中國貸款350億元讓巴基斯坦發展能源。他說通過這次研習,了解兩地國情以及自己將來的路向,會更關注中巴兩國發展之下帶來的各種機遇。
伍少梅中學在五月為這次的專題研習總結,舉辦「中巴經濟走廊」高峰會,一些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分別代表不同的國家,講述該國與中國建交的情況。
論壇結束之際,一眾來自「一帶一路」的學生及伍少梅通識科老師合唱名為《我的朋友》(Dost Mai or Toun)的歌,期望中巴兩國的友誼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