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11日現屆立法會4個議席補選後,反對派陷入了空前困惑。他們急於找到出口。兩個月後,施出了新的招數。
一是主張「本土自決」的「香港眾志」,5月25日在其成立兩周年晚宴上宣布,由「政黨」轉型為「民間政治團體」,告別議會路線,專注民間社會運動。理由是其領袖人物羅冠聰被取消現屆立法會議員資格、其主要骨幹周庭不獲批准參與3月11日補選,反映「香港眾志」作為「政黨」的參選之路已遭封殺而中斷。
轉型為參選作準備
其實,明眼人一目了然,這是「香港眾志」為現屆立法會餘下兩個議席補選做準備。「你看,我已不是政黨了,我的成員報名參選能拒絕批准嗎?」
然而,決定任何一個團體成員是否符合參選立法會資格,不是看該團體是否「政黨」或「民間政治團體」,而是看該團體政治綱領或政治口號。「香港眾志」一天不放棄「本土自決」主張,無論其領導層如何自我標榜,都改不了觸碰「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政治底線、法律底線的本質。
還需要指出,至今香港是沒有政黨,有的是根據社團或公司法律註冊成立的政治團體。所謂「政黨」和「民間政治團體」的區分是沒有實質意義,「香港眾志」始終是「拒中抗共」政治勢力的一部分。
就在「香港眾志」重新化妝後的第四天,5月29日被取消現屆立法會議員資格的劉小麗,宣布撤回關於其被取消議員資格的上訴。從而,把現屆立法會餘下兩個議席之一,即九龍西選區的一個議席的補選提上了日程。本來,劉小麗是和另一位被取消資格的新界東選區的梁國雄一起上訴。反對派新做法,既保留一個經更高級司法機關來挑戰特區政府的機會,又讓九龍西選區的餘下一個議席提前補選。
關於立法會議席空缺的補選,香港有關法律有時序上的規定,有關當局不可能等梁國雄上訴結果來同時安排兩個議席補選。反對派原打算迎接兩個議席一起補選,如今提前「決戰」九龍西的意圖很清晰,就是不甘心3月11日在九龍西「鎩羽」,擔心「夜長夢多」,九龍西第二個議席補選與3月11日第一個議席補選相隔時間長了,反對派在九龍西的影響進一步退化。
在劉小麗宣布撤銷上訴的同時,反對派披露已確定劉小麗將再度披甲上陣、爭取重奪議席;為應對特區政府可能不准劉小麗參選,工黨李卓人被確定為「後備」。
反對派為迎接3月11日補選曾進行內部初選以確定參選人,儘管「初選」結果未被嚴格遵守,民協老將馮檢基做了「犧牲品」,但是大體上總算是演了一齣標榜「民主」的「初選」把戲。這一回,連「民主」把戲都不玩了,索性由反對派背後勢力決定,透露的是反對派後台老闆內心十分焦慮。反對派只有在自信的時候,才施施然地玩「民主」把戲。
時代洪流不可逆轉
特區政府面對一個挑戰:是應當拒絕劉小麗參選抑或讓她做「姚松炎第二」?希望特區政府「紮緊籬笆」,嚴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解釋。
「香港眾志」和劉小麗的行動不僅緊相連,而且,都選在6月4日前一周左右。今年香港政治大氣候和全球政治經濟局勢都對反對派不利,於是,反對派及其吹鼓手竭力為今年的「六四」遊行和燭光晚會造勢。
幾家媒體,有紙媒也有網媒,均在6月4日頭版頭條位置刊登為反對派發動「六四」活動吹彈的報道。今年不是什麼「逢五」或「逢十」的日子,卻把幾十位形形色色人物請出來替反對派的「六四」活動張目。
無獨有偶,6月1日本港一家網媒以「獨家新聞」報道,美國國務院不久前向美國國會提交一份報告,指責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去年10月拒絕美國關於引渡一名疑犯的要求,將此人交給了北京中央政府。儘管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公開予以澄清,對美方不負責任的指責表示遺憾,但是「拒中抗共」媒體依舊炒作。
選擇在6月4日前夕把美國政府抬出來攻擊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是赤裸裸地配合反對派「六四」活動造勢。反對派歷年「六四」活動,都是把中央妖魔化,煽動香港一部分居民的「恐共」,甚至「仇共」心理。把美國政府的指責搬出來,是向「恐共」、「仇共」心理「火上澆油」。
然而,這一切注定是徒勞的。堅持政治立場是一回事,不懂審時度勢是另一回事。一股不懂審時度勢而頑固挑戰「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政治力量,是不可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長期立足的。不是誰要禁止他們,而是他們逆時代洪流。香港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公開對抗國家政治制度和執政黨的政治力量怎麼可能「螳臂當車」?問題是反對派惡化香港正在和緩的政治氛圍,給香港添煩添亂,不可避免地分散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的寶貴精力。對此,特區政府應堅決回擊,盡快遏制,聚焦經濟民生。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