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在說話,1978年中國的執政黨即中國共產黨,召開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以下簡稱十一屆三中全會)。眾所周知,是年距文化大革命結束、「四人幫」倒台不遠,政治思想、意識形態與日常生活桎梏依然。其時,國家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鄧小平重新擔任國家領導職務。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議決,不單大力撥亂反正,敢於糾正「文革」的錯誤;更提出經濟改革要有開放政策,標示着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歷史軌跡,愈多轉捩點(Turning Point)出現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將更能突顯前進的動力。無疑,今天的國家種種成就,史書不能不紀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要議決,由此而帶來中國要改革開放、要實幹興邦的重要決策思維,不改革開放是死路一條,黑貓白貓的靈活理論,儼然成為中國活起來且堅定不移的信念。1978年是十分關鍵的一年。隨之而來的是經濟、科技、人文等領域上,一個又一個的轉捩點陸續出現,上天落地下海的種種利民利國的突破性發展,讓全體國民都鼓舞。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第四十年。歷史演變轉瞬,近代中國自鴉片戰爭起,是苦難處處,但能親身耳聞目睹自1978年起中國改革開放全程的四十年,是心存感念。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兵荒馬亂,民生凋敝的日子不論,就說有漢唐風範、有明清盛世,但地荒民餓依然處處,這與今天中國之經濟、政治、外交、國防以及科研的卓越成就,乃至民間超過13億人口,基本能穿暖吃飽,並且朝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方向穩步邁進。
客觀點評,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是讓全國人民點讚的、讓全世界同步發展的各國稱頌的光輝大時代,並不過譽。
去年,筆者帶領二十多所學校的學生代表,前赴中亞烏茲別克,遊歷絲綢之路,入住布拉哈一家設備不錯的酒店,赫然發現酒店內全部的空調設備,都是中國製造。小場景看大問題,西方媒體鏡頭以外,中國經濟影響力怎能小窺。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超乎預期的變化過程中,讓世界同樣發生劇變。
香港與祖國血脈相連,站在國家第二個四十年的起點上,願能有機會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到來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