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騙徒拉人入通訊群 誘「刷單賺佣」呃錢

時間:2025-07-15 05:01:24來源:大公报

  圖:近期騙徒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隨機將市民拉入群組,誘使執行簡單的限時任務賺取佣金,最終騙取受害人的所有資金。

  近期有騙徒隨機在通訊軟件把市民拉入不同偽冒旅遊平台商標的通訊群組,聲稱只需完成刷單、點讚等任務便可賺取高額佣金,其後以不同理由威迫利誘繳付數以萬計金錢,令受害人痛失積蓄,甚至有12歲男童墮入陷阱。

  警方提醒市民,除了要提防不切實際的宣傳話術、立即退出及檢舉不明群組,亦可在通訊軟件設定群組邀請的權限,以防受騙。\大公報記者 古倬勳

  警方在今年首五個月錄得共2148宗網上求職騙案,佔整體科技罪案的約16%,宗數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92.1%,升幅為所有騙案類別之冠,涉及損失金額更比去年同期上升了近一倍至超過4.8億元。其中刷單騙案是常見的網上求職騙案之一,5月便發生621宗,當月涉款最大宗達267萬;今年4月更有一名12歲男童在玩網上遊戲時收到騙徒私信,以「協助訓練賬號升級,每月賺取2000元」的名義誘使男童上當,當他想提現時便謊稱他的賬號被凍結需要付數千元解凍,最終他被騙1200元。

  誘「日賺三千」製造從眾效應

  近期騙徒透過即時通訊軟件,隨機將市民拉入偽冒知名企業的群組,通常盜用Agoda、Klook、trip.com等旅遊平台商標,並安排假冒專業人員操作,以「無需學歷經驗」、「在家工作即日出糧」等噱頭,誘使受害人執行簡單的限時任務賺取佣金,例如截圖簽到或競爭搶單,起初會發放小額佣金以博取受害人信任,騙徒同黨更潛伏在群組內吹噓「日賺三千」、「操作簡單回報高」等,製造從眾效應,讓受害人放下戒心,騙徒其後便以「解鎖高回報任務」為由要求受害人投入數千元至數十萬元不等資金升級,誘導他們下載虛假網購應用程式或者在仿冒網站執行所謂「增值任務」。當受害人想提取累積收益,騙徒便會以「信用額不足」等藉口拖延付款,群組管理員甚至會聯同多名成員誣衊受害人違規或「操作失誤導致公司被懷疑洗黑錢」,威脅其繳交數十萬元保證金否則報警,最終將受害人詐騙至分文不剩。

  年約50歲的家庭主婦陳女士(化名),因為在應聘不同工作時被對方以年紀大的原因拒絕,令她感到失落,她於去年12月被不明人士加入WhatsApp電商群組,騙徒以「刷單賺佣」為名誘騙事主「做任務」,最初給予少量回報,打消陳女士的懷疑,讓她其後分24次轉賬到指定戶口,其後她被通知「操作錯誤」及「違規」,被要求支付「修復數據費用」,直至事主因多次大額轉賬被銀行暫時凍結賬戶,才驚覺受騙並報警,最終損失逾230萬港元。陳女士表示,當時被騙徒指違規,連累其他人無法賺錢而感到焦慮和沮喪,甚至一度想輕生。她坦言「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當身邊的人可能被騙時,她會分享自身經歷避免他們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警方教路:設定群組邀請權限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指出,騙徒透過心理戰術令受害人一步步進入他們的圈套,當他們投入不同任務獲得小額佣金後,騙徒便誘騙他們投入更多金錢完成更多任務以提現,受害人一投入於任務中後便難以抽身,在不想血本無歸時便投入更多金錢,騙徒甚至會假裝關心受害人,令他們相信騙徒是唯一能幫助他們的人,但同時會在他們想提現時會以不同藉口脅迫支付更多金錢,引發受害人的焦慮、內疚和恐懼的情緒,為了不想血本無歸便投入更多金錢;不少受害人的教育程度高,雖然了解不同防騙資訊,但以為騙案與他們遙遠而掉以輕心,因此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騙徒下一個目標。

  警方提醒市民,若被無故加入不明群組且標榜「旅遊平台限時兼職」、「緊急任務」等關鍵詞時,應立即檢舉群組並退出,同時可進入「私隱設定」將「群組邀請權限」由預設值調整為「僅限我的聯絡人」,亦可使用「防騙視伏器」輸入可疑電話號碼、網址等資料查核風險。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