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眾志」主席林朗彥和常委羅冠聰22日出席電台節目,言語間流露出一片悲觀情緒。二人聲稱,中央政府對於「港獨」和「本土自決」態度更加堅決,特區政府對於這個問題的底線也看得很緊,市民對於「港獨」和「本土自決」採取了非常冷漠的態度,慨嘆「民主運動」已經走到了低潮,「眾志」參選的機會已經非常渺茫。羅冠聰更加說由於選舉要填寫確認書,「政府堵死參選之路」,他為了考慮自己重新定位,短期不會再參加選舉,而是專心完成大學的學業,免得繼續是一個「中學生」一事無成雲雲。
參選路中斷 內部即分裂
林朗彥和羅冠聰慨嘆青年學生已經對街頭抗爭政治不感興趣,很難再聚集青年學生搞什麼運動,主要是因為青少年看到了主張「港獨」和「本土自決」的人被DQ,而且還要坐監,認為跟着「眾志」不能有什麼作為。他們稱「眾志」現在最需要的是多做「講述」的工作,爭取更多青年人「覺醒」。一般情況下,「眾志」不會參選了,不排除找尋「民主運動」的「空隙」發展自己。「眾志」有可能以抗議性質派人參選,測試當局的底線。
現在「眾志」的經費一部分是由區諾軒的薪金和津貼支付,林朗彥和羅冠聰被問到他們的資金來源,他們說主要靠「某些市民的捐助」,所以「眾志」職員的工資非常微薄,支持下去亦很困難。真的是這樣嗎?
「眾志」的前身「學民思潮」在2010年的「反國教」事件中奇跡般冒起來,有人計算過,在政府總部連續舉行多天的所謂靜坐大會,涉及的財力物力人力數以億元計算。到了非法「佔中」,學聯和「學民」更加成立了「大台」,儼然以司令部自居,那個時候所得到的物資和金錢更加驚人。黃之鋒更加被美國的「時代周刊」吹捧為風雲人物,在李柱銘的推薦下,得到美國政要的接見,黃之鋒儼然成為李柱銘的接班人,向特區政府提出把立法會選舉參選年齡降至十八歲的要求,以便他參選成為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
隨着羅冠聰被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周庭也被禁止「入閘」參加補選,黃之鋒出選港島南區區議會的計劃隨時胎死腹中。「眾志」失去了選舉的出路,所有背後金主立即停止「泵水」。
「眾志」可謂其興也勃,其衰也速。「眾志」的核心人物,也開始感到了外部勢力的支持大大減弱了,開始樹倒猢猻散。今年四月份「眾志」改選,傳出了周庭爭連任墮馬、黃之鋒信任票險失守的消息。最後羅冠聰連主席一職都不想擔任,說要專心讀書,不想「這輩子一事無成」,「令媽媽擔心」。
據悉,「眾志」新主席林朗彥最初只是希望競逐副主席,但他無法取得足夠「信任票」,令改選差一點流選。後來領導層發現,並無人報名參選主席一職,遂臨時改變「遊戲規則」,最終由林朗彥當選主席。而原副主席黎汶洛在改選當天則宣稱「因有家事」,未能出席會議。其實,他因為沒有機會參選立法會,對「眾志」也心淡了,他宣稱需要「換個身位」。
「眾志」領導層改選,除了黃之鋒第二度連任秘書長外,其他領導層均大換血。林朗彥出任主席、副主席懸空,副秘書長則由陳玨軒擔任,而被DQ的羅冠聰則「退居幕後」擔任常委,其他常委包括鄭家朗、廖偉濂、敖卓軒、梁延豐都是新人。至於前常委周庭則退任為普通黨員。「眾志」並沒有公布今次改選方式及詳情,據知「眾志」成立兩年來一直沒接受公開入黨申請,目前黨員人數只有約20人,而今次改選亦是由該20多人互選產生。
「風雲」當頭起 「眾志」淪跟班
另外,「眾志」同時宣布,上年底才出任副主席兼南區社區幹事、羅冠聰的女朋友袁嘉蔚申請退黨。袁嘉蔚退出「眾志」,可能因為留在「眾志」沒有薪水,而轉職區諾軒議員辦事處做地區工作則享受薪水。亦有人說,袁嘉蔚退黨的原因是與其留在「眾志」斷絕參選機會,倒不如做「區諾軒第二」,與「眾志」劃清界線,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希望能夠蒙混過關。
看來,「眾志」這個招牌雖然能夠保留下來,參選之路已經中斷了,幕後老闆希望能夠組織另外一些人參選,並將目光轉移到明年區議會選舉,參加戴耀廷的「風雲計劃」,假扮「政治素人」參選;而「眾志」則發展地區樁腳,成為了「助選」跟班。
「眾志」的分崩離析和變招,說明了一個形勢的動向:人心思治,任何「港獨」、「自決」主張均不得人心,也必然受到中央政府有力的遏制。事實說明,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釋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及時的,起着扭轉乾坤的作用。中央政府派員到香港,講述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維護中央政府的全面管治權力的必要性,講清楚了任何人參與建制,都不能做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事情,並且強調立法會和區議會都要執行簽署確認書的提名制度,令曾經有違反基本法紀錄的人不可能再參加選舉,更起了震懾「亂港派」的效果。
建制派團結一致,趁着四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被DQ的機會,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大大改變了立法會的政治生態環境,使得反對派「拉布」的策略寸步難行。「一地兩檢」的立法會辯論,有力地揭發了反對派對抗主流民意、破壞高鐵準時通車的圖謀,使反對派陷入空前的孤立。反對派在許智峯搶手機事件中,包庇搶劫惡行,受到了廣泛的批評。反對派在政治上和道德上,都失去了高地,失去了動員力,最後使得「眾志」感到走進了死胡同,不得不暫時「潛水」,完全是咎由自取。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