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窮有窮養 富有富養 培育獨立能力\關顯彬

時間:2018-05-20 03:15:21來源:大公網

  今天香港中產家庭很多,為了下一代獲得最優質的教育,父母們就是整天要孩子去補習,學習琴棋書畫,參加不同類型的體藝訓練,更參加具高級旅遊水準的遊學團,花費不少,更疲於奔命。事實上,養育孩子,確可以窮有窮養,富有富養。窮家庭的父母但求討得兩餐溫飽,已是身心疲累,哪來多餘錢付出補習費、參加興趣班、遊學團呢?故從小便要教導孩子養成自律,放學後自行安全回家,做功課和溫習,不明白的事情就要向別人請教,利用小息和放學時段找老師幫助,將家庭情況告訴學校,使孩子得到合適的協助,切勿有自卑和憤世嫉俗的心態,家長要提供正面思想,以學歷和勤奮改善將來環境。

  其實很多富者家庭的孩子尚未出生,就請來了陪月嬸嬸,支出已不菲,上名牌幼稚園,每月的課外活動逾萬元,這已是普通家庭的總收入,但在這樣舒適環境長大的孩子,如果沒有灌輸正面的生活方式,幸福成了必然,反而沒了動力,也缺乏危機意識,成了現在的熱門話題「港孩」,彷彿患了什麼公主病王子病的主角。

  靠雙手拚出生存本能

  筆者認識一個家庭,收入不算高,夫婦甚少娛樂,他們卻把大部分資源都投放在兩名孩子身上,補習和興趣班不斷,據母親說從孩子五歲習琴至今,希望孩子可考得八級皇家音樂試,可以在將來擁有兼職,寓工作於娛樂,同時可以培養對音律的欣賞能力,她常聽友人說學繪畫和音樂難討得飯吃,但她很不認同這般的想法,倒希望孩子把藝術融入生活,可以更開心地生活。

  另一位友人是來自廣州,是從事製造手袋的小型企業東主,業績上了軌道,他在兒子升高中時已把他送往英國留學,六年間費用達六百萬元人民幣,這名男孩更獲得慈母的財力支持,追求來自上海的女同學,成功與否,暫未能揭曉。這樣的富二代能否抵禦逆境,是很大的疑問。

  我們明白養育孩子的重點不是望回報,最重要是確保孩子身心健康和品格良好,要為社會帶來福祉,最起碼的是要做個好市民,對國家社會作貢獻。期望孩子長大後,好好利用家庭的資源去生活,靠自己雙手去打拚出自己的生存本能,從中學會負責任及培養獨立能力,比起父母只在金錢上無限量的準備與供應更為重要,這正正是現代父母只懂得提供物質或金錢上的支持更有價值和意義。

(作者為前任小學校長、現任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兼培訓總監及華人家族傳承研究所研究院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