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廣西憑祥友誼關關口外,正在排隊等待出關的中國貨車。\大公報記者曾萍攝
日前,中國至越南河內國際道路運輸線路開通,從廣西直達越南河內,以「一箱到底」「一車到底」模式實現運輸提效降本。線路開通後,大公報記者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憑祥物流園(以下簡稱「憑祥物流園」)內看到,滿載水果的越南貨車整齊停靠等待卸貨;在友誼關關口,中國的貨車滿載着電子產品、汽車零件等排隊等待出關。
相較於傳統運輸模式,每輛貨車可節省約1天時間,成本可節省800元(人民幣,下同)至1000元,運輸時效大大提高,中越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越南貨車司機表示,「走新通道,我們就能把更新鮮的水果,更快送到中國朋友的餐桌上!」\大公報記者 曾萍
點對點直達 跨境物流提效降本
據了解,中國至越南河內國際道路運輸線路,中方貨運車輛需持CBTA(大湄公河次區域便利貨物及人員跨境運輸協定)證件與GMS電子通關憑證,目前尚未普及所有中越跨境貨運司機,但兩國眾多司機都十分期待。
業界籲配套政策信息支援
「能直達就太好了!」剛在憑祥物流園停好車,王師傅激動地說。這位有十餘年跨境運輸經驗的老司機表示:「以前我們只能開到越南同登裝貨,當天必須趕回來,現在有了直達線路,能直接開到河內,肯定願意走!」廣西憑祥是中國和東盟水果進出口貿易最大的口岸城市,「貨量大時,中國海關排隊要兩三天,我也遇到過春節期間在越南運輸水果的車輛,堵了四五天的情況。」因此王師傅對「一車到底」的新運輸模式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若以後直達能普及更廣範圍的話,運距擴大,貨量也能提升,收入肯定也會增加。」
貨主農先生從事水果跨境貿易超10年,對運輸模式演變及效率提升有着切身體會。「過去分段運輸,貨物要在口岸多次裝卸,耗時又增加損耗風險,物流成本也高,限制了業務規模拓展。」他直言,若中國貨車能直達胡志明等市場,「時間能省不少,損耗也會降低」。不過,農先生也道出顧慮:「越南市場有多大、具體有哪些集散地,我其實不太清楚。要是能有詳細的市場數據,我們規劃運輸、對接貨源也更方便。」他呼籲,新通道不僅要「路通」,還需配套政策、信息支持,幫助貨主抓住跨境貿易機遇。
越方司機期待「反向貫通」
雨簾低垂,在憑祥物流園裝卸平台,越南貨車司機周武(音譯)站在滿載芒果的貨車旁,他手裏拿着相關單據,正等待着卸貨。當記者提及新開通的中國至越南河內國際道路運輸線路時,周武原本疲憊的眼睛亮了起來,興奮說道:「我有看到新聞說中國的貨車以後能直接開到河內!」他指着遠處排隊的中國貨車,又比畫着自己的車廂,「要是你們的車能來,我們越南的車也能去南寧、廣州這些大地方就好了!」說着,他拍了拍車廂鐵皮,「以後若能走『新通道』,我們就能把更新鮮的水果,更快送到中國朋友的餐桌上!」他笑着說。
從「貨物互通」 邁向「經濟互融」
儘管當前新通道仍面臨雙向載貨政策限制,中國貨車暫不能從越南返程運貨,但隨着中越雙方貿易互動不斷深化,企業對政策突破充滿期待。「越南至中國貨物以水果、木材為主,旺季進口車次達400-500台。隨着新的直通運輸線路常態化運營,我們也計劃增加20台貨車服務更多客戶。」廣西恆發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寧尚斌說。跨境通道創新撬動着區域經濟發展,伴隨東盟「智慧物流走廊」建設,將推動中越關係從「貨物互通」邁向「經濟互融」的更高維度。
在中美貿易摩擦重塑全球供應鏈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正迎來戰略機遇期。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點,中國至越南河內國際道路運輸線路的開通,正是深化區域合作的關鍵一步。這條新通道不僅承載着跨境物流的效率升級,更被視為突破貿易壁壘、拓展東南亞市場的「黃金動脈」。雨幕中,一輛輛貨車仍在有序通關。而一線從業者對「貫通直達」的熱切期待,不僅是對運輸便利化的訴求,更是中越經貿合作邁向更高水平的生動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