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復旦學者:中美貿易高度互補

時間:2018-05-20 03:15:17來源:大公網

  圖:張軍認為,現時的貿易爭議未必可於三至五年間解決

  【大公報訊】記者陳詠賢報道: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昨在論壇上表示,中國每年進口芯片高達2500億美元,而美國在芯片的研發技術領先全球多年,中國直至2000年才開始研發芯片。他認為,這不代表中國單方面不能失去美國進口的芯片,因中國製造業在成本上具優勢,美國企業同樣需要中國應付芯片加工、組裝等生產工序,可見中美貿易關係高度互補。除了高技術芯片,中國同樣需要由海外進口大豆,每年進口大豆近一億噸,當中來自巴西及美國的大豆分別佔50%及30%。

  張軍認為,雖現時的貿易爭議未必可於三至五年間解決,但因中美貿易關係高度互補,相信兩國談判最終會達成共識,而壞事最終亦變成好事。為收窄中美之間的貿易差距,中國將要加快開放金融服務業市場,讓外資企業能夠參與中國金融服務市場,雖開放市場會對中資企業造成短期衝擊及風險,但從中長期發展看,開放市場有利中國結構轉型,令行業發展更進步;近期相關監管層已給出開放市場的時間表,可見貿易摩擦可助推動中國經濟改革開放。

  他又提到,目前進口消費品佔整體進口約8%,比例較其他資源低,相信中國未來將逐步開放消費品進口。

  張憶東料港股下半年好轉

  關於中美貿易摩擦對港股影響,興證國際副行政總裁張憶東表示,港股的外資參與度較大,投資者正在觀望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直接影響了近月股市的走勢,可見港股已反應了相關的影響。他認為,投資者毋須擔心貿易摩擦的影響,其實中國核心資產長期增長值得看好,市場更應關注中國去槓桿的不確定性,因地方企業部門負債率高企,相關風險卻未有真正反映。他相信,隨着中美貿易摩擦解決,港股下半年走勢將好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