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專家建言灣區創新 從協同向集群發展

時間:2025-05-22 05:02:50來源:大公报

  圖:在2025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嘉賓各抒己見。\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寶儀廣州報道:由國務院參事室主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承辦的「2025粵港澳大灣區論壇」5月20日至21日在廣州舉辦。與會專家認為,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存在外部環境巨變衝擊明顯加大、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不足、傳統金融體系不適應科技創新要求等問題。不過,目前全面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共同體時機已經成熟,「十五五」期間可以在協同創新方面下功夫。

  國務院參事、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胡祖才作主旨演講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六年多來,在產業科技創新、未來產業布局、區域產業協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已經進入關鍵期,但仍面臨外部環境巨變衝擊明顯加大、產業發展仍有短板弱項,以及城市間競爭存在同質化現象等挑戰。

  為此,胡祖才提出四個統籌、四個融合的發展思路,其中「四個統籌」重在把握好大灣區產業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四個融合」重點找準大灣區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的有效路徑。在此過程中應該發揮前海、河套、南沙、橫琴四大合作平台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尤其是南沙要立足廣州,主動對接融入深港,成為高端產業發展策源地和大灣區的新增長極。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發言時指出,由於粵港澳三地存在制度型差異,科技資源的配置效率依然偏低,大灣區的協同創新水平仍有待提高。他認為,未來大灣區需要從協同創新轉向創新集群方向發展。近期,則應加快創新合作平台建設,以河套深港創新及科技園建設為重點,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同時探索與國際接軌的海外高端科技人才綠色通道制度。他指出,當下國家正轉向「科技─產業─金融」循環的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因此他建議大灣區應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發展創業投資,增強股票市場支持科技創新功能,同時探索信貸融資支持科創發展的新模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