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中國央行昨日在公開市場開展總額2600億元逆回購操作,包括1400億元(人民幣,下同)7天期、1200億元14天期兩大品種,操作規模雖較周二擴大近45%,但中標利率仍持平於2.55%和2.7%。央行表示,是次操作旨在對沖稅期及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穩定。
資金供需方面,昨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市場(Shibor)各短期品種回購利率全線上揚。其中,隔夜利率上漲12.5個基點,至2.7660%;7天期回購利率上浮6.2個基點,至2.8350%;14天期回購利率上行3.8個基點,至3.6490%;1月期回購利率微升1.2個基點,至3.8250%。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認為,當前市場流動性雖總體穩定,但難免會遭遇繳稅、繳準、貨幣工具到期等時點性因素的擾動。此外,央行上月末雖對部分金融機構實施降準,但從流動性總體釋放規模,及近來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等情況看,貨幣政策仍延續「穩貨幣」的思路。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邱滌凡指出,從年初以來央行政策操作情況看,銀行系統流動性總量基本沒有變化,且「穩健中性」的政策取向亦未改變。他相信,當前國內利率市場化取得顯著進展,包括利率走廊機制的建立、Shibor等市場基準利率體現的建設、價格型貨幣工具的轉型,及金融機構利率定價能力的增強等。
後期流動性及政策方面,陳冀認為,伴隨着資管新規的落地,金融機構的業務調整或對市場流動性構成一些時點性衝擊,綜合美聯儲仍處升息周期、中美貿易摩擦尚無定論等因素判斷,短期基準利率大概率將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