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分析認為,國家政策支持下,香港創科發展前景樂觀,有望迎頭趕上/中通社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促進內地與香港加強科技合作與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令香港創科迎來歷史新機遇,因而香港必須積極作為,奮發圖強,大手筆落重本追落後,全力推動創科發展。
創科滯後需大手筆投入
創新科技成為香港經濟發展新希望,藉着上年度錄得一千四百億元財政盈餘的契機,重拳五百億元在創新科技之上,大方向與發展策略是正確。創新驅動發展成為國家大勢所趨,香港要在創科發展做出成績,在資源投放方面要更大膽與進取一點。
一直以來,香港創科起步遲緩,對比周邊地區與城市發展明顯滯後,現時進一步加注碼、落重本,才能在追落後方面見到成效。
由於上年度財政盈餘達到破紀錄一千四百億元,預留五百億元投放創新科技發展,包括二百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項目、一百億元注資創新及科技基金、一百億支持建設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與撥款一百億元予科學園等,可說是近年來創科最大手筆的投資。
宜上調研發佔GDP比重
同時,施政報告亦提出扣稅優惠,鼓勵私營企業研發,首二百萬元合乎資格的研發開支,可獲百分之三百稅務扣減。換言之,企業投入二百萬元後,便有六百萬元所賺的錢不用繳稅,目標是將目前香港研發開支佔GDP比重,由百分之零點七三逐步提升到二○二二年的百分之一點五,屆時每年科研開支金額高達四百五十億元,當中二百五十億元來自私營企業。
不過,在鼓勵企業研發的稅務優惠方面,香港依然有很大擴展的空間,香港定下研發開支佔GDP比重百分之一點五的目標仍然略嫌保守,可以進一步上調至百分之二至三,即相當於接近一千億港元規模。
事實上,就算深圳已為全國創科之都,科研投資有增無減,相當於逾千億港元,並正籌建八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新建三間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三間基礎研究機構與五個製造業創新中心。
社會要摒棄搵快錢心態
另外,香港創科發展要有突破,還要兩大條件。一是摒除搵快錢、「磚頭文化」心態,由科研成果以至商業應用絕不可能一蹴即就,需要一段長時間才會見效,且要不斷大膽嘗試、不怕失敗。
二是創新科技發展需要當局積極主導,要在法規限制上拆牆鬆綁。例如香港科技園公司計劃在沙田科學園設立智慧園區,推動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往返中文大學與科學園,期望成立實驗沙盒,令不合乎法例的新技術可在科學園內試行,但這方面需有關當局配合。
總之,國家政策支持下,香港創科發展前景樂觀,有望迎頭趕上,甚至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