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需提振,上月中國外貿數據超預期。按美元計價,上月出口負轉升,升幅達到12.9%;進口升21.5%;實現貿易順差287.8億美元。三月出口則跌2.7%、進口升14.4%,實現貿易逆差49.83億美元。分析稱,四月份中國外貿已回歸常態,但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後續出口難延續雙位數增速,外貿增速下滑仍是大概率事件。\大公報記者 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隨着節日效應徹底消退,中國出口、生產節奏已趨正常化,前期外貿訂單的釋放及出口商對貿易戰的憂慮,是上月中國出口增速回升的原因;中國生產回暖、貿易平衡導向政策及進口價格上揚,促使上月進口增速超預期。中金公司劉鎏認為,四月數據顯示中國出口增速已回歸常態,對於四月外貿數據表現優於預期,他不排除是貿易商因憂心「美對華關稅政策」落地而提前開展進出口。
上月出口跌轉升 進口飆21.5%
按人民幣計價,四月進、出口分別升11.6%、3.7%,實現貿易順差1828億元。
申萬宏源債券首席分析師孟祥娟認為,現時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需求增速已有所放緩,今年全年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出口增速或較顯著回調。
今年前四個月,按人民幣計價出口及進口分別升6.4%及11.7%,實現貿易順差5062.49億元;按美元計價,期內出口及進口分別升13.7%及19.6%,實現貿易順差767.5億美元。
中美貿易摩擦雖未對四月中國外貿構成影響,但分析師也關注全球保護主義抬頭對外貿構成的不確定性。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外圍不確認因素增多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環境下,出口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比較困難,出口增速減慢將是大概率事件。而進口則繼續受惠中國擴大進口的政策,增幅料會保持相對平穩。
魯政委直言,主要發達經濟體消費者物價指數(PMI)指標走弱;貿易戰帶來的出口透支,未來一個季度的出口下行概率正在加大。中國持續「擴內需」、貿易平衡政策導向及通脹預期攀升,將對進口量價形成支撐。本季中國進口增速有望維持20%左右水平。
對於未來貿易順差及中國經濟表現,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雖相信,目前整體較好的外需環境,有益於未來中國出口的平穩增長,本季中國外貿狀況有望維持向好態勢。但也認為,因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相對緩慢,下半年外貿領域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預計未來中國進口整體增速或超出口增速,受此影響,整體貿易順差恐難顯著擴大,淨出口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拉動作用也不會非常明顯。
淨出口拉動經濟作用有限
孟祥娟指出,綜合中國已主動擴大進口並大幅調降汽車等商品進口關稅,預計年內消費品增速將顯著提升,今年全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難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其對中國經濟增速的拉動作用也將弱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