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早鋪業務網絡 預先抓緊商機/大公報記者 陳詠賢

時間:2018-05-07 03:15:31來源:大公網

  貿發局早前率領香港及上海企業代表,前往菲律賓馬尼拉及印尼雅加達作商貿考察,記者亦隨團採訪。是次考察,除可讓港商了解當地投資機會,亦可向當地商界展示香港企業的實力和優勢。

  在東盟國家中,印尼及菲律賓的基建資金需求居首次位,分別達7210億及1710億美元。兩國同樣因基建落後而拖慢經濟發展,兩國政府近年均以增加基建投資為重點政策,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正好為當地的資金缺口帶來及時雨。

  但基建項目每每涉及百億元計的投資巨額,回報期動輒十年計算,故此目前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仍以財力雄厚的中國國企為主力。不少港商都在疑惑,對於他們而言,商機何在?港商對投資東盟市場的遲疑態度,也反映在數據上,在東盟的外商投資中,港商的投資貢獻過去多年都低於10%,而東盟的外商投資榜首位,一向是新加坡及日本之爭。以印尼為例,根據印尼投資協調委員會報告,2017年上半年,新加坡及日本為當地外商投資的首位及次位,分別投資36.61億及28.46億美元。

  相比新加坡及日本,港商於東盟市場的投資起步較遲,在市場的經驗及人脈相對缺乏,若沒有與當地企業結成合作夥伴,在爭取優質投資項目方面,自然困難重重。

  但從長線投資角度看,當發展中國家的基建逐步落成,本土經濟勢必急速發展,屆時始起步進入投資便更遲了,故港商應及早鋪搭業務網絡,預先抓緊商機。

  另一方面,香港希望向東盟輸出金融及法律等專業服務,對應當地基建項目的服務需求,將兩端連接起來,看似理所當然,但香港並非唯一的專業服務供應。在區內營商多年、更貼近當地文化的新加坡企業,同樣可以提供相關專業服務。故此,香港的專業服務界別要在當地尋找商機,更要懂得向市場說明自己有何獨特優勝之處,以及能為當地市場帶來的具體好處是什麼。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