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同股不同權明起航 企業爭遞IPO申請

時間:2018-04-29 03:15:29來源:大公網

  自阿里巴巴2013年放棄在港上市以來,港交所(0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開始積極奔走,經歷諮詢、擱置、再諮詢,港交所終於明日(30日)起,容許高市值的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及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申請上市,李小加相信會有最少十間企業遞交申請,當中以生物科技公司為主,最快六月將有首間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大公報記者 趙建強

  記者從一些投行處了解到,內地不少同股不同權企業已作好IPO申請準備,踴躍程度超出預期。不少投行最近也在招兵買馬,迎接大好機會,同時,到內地出差的頻次更加密了。

  傳小米準備提交上市申請

  綜合相關消息,小米也在準備遞交IPO申請之列。該公司估值約680億美元,但上市時希望估值達到千億美元。

  根據港交所公布,新上市規則在生物科技發行人方面,就「資深投資者」及「相當數額的投資」的例子提供進一步指引,「資深投資者」包括專門或側重於投資生物製藥領域的大型基金,大型製藥或醫療保健公司,相關的風險投資基金,以及管理資產總值不少於十億元的投資者等。「相當數額的投資」則包括就市值介乎15億至30億元,或市值介乎30億至80億元,或市值超過80億元的申請人,投資額不少於申請人上市時已發行股本的分別為5%、3%及1%。

  根據港交所公布顯示,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行業公司僅佔香港交易所總市值的3%,相比之下,倫敦交易所達到14%,紐約交易所達到47%,納斯達克(NASDAQ)更高達60%。由於很多「獨角獸企業」在多輪融資過程中,為了讓創辦人在持股較少的情況下,繼續控制公司,往往傾向於採用「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如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相信,如果用傳統的規則來衡量「獨角獸」,就很難讓資本市場獲得這些「優秀的資源」。

  為了吸引這些企業上市,今年一月新加坡交易所也允許「同股不同權」上市,有關條例將在今年上半年內制定。今年二月,紐交所為了爭奪獨角獸公司而制定的特殊上市規則,「直接上市」的提案也已經獲批。直接上市的企業只需登記現有股票,便可在資本市場中實現自由交易。中國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三月則獲得國務院同意,意味着CDR試點落地,促使在海外上市的「獨角獸」回歸A股腳步加速。趙錫軍相信,各地交易所都已進入資源競爭階段,要通過修改規則來吸引這些企業上市。

  港交所成交額將增加

  隨着新規例通過,中金報告認為港交所老化的上市企業生態將得以改變。並預期港股每日平均成交額將會增加,因此維持對港交所「推薦」評級,目標價400元。中金相信,同股不同權新興經濟來港上市,將增強交易所競爭力,釋放香港作為聯結中國與全球市場的發展潛力,該行並預計有部分企業已開始計劃赴港上市,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上市交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