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遏制「港獨」 公務員不可當閒人/鄭赤琰

時間:2018-04-25 03:15:51來源:大公網

  如果港人有注意到,敘利亞自分裂勢力冒起不過數年,但內亂至今已造成四十多萬人死亡、一千萬人流離失所,整個國家已被炮火蹂躝到滿目瘡痍。從這一事實便可理解到,為什麼喬曉陽在香港的一個公開座談會上用了逾萬字的講話宣講憲法,並要求不要在「港獨」問題上當「開明紳士」。他一再提醒港人,國家對分裂主義零容忍,因為在中國近代飽受內憂外患、外國列強欺凌入侵,超過一世紀以來死傷國民無從計起,單是死在抗日戰爭已不下三千萬,這與敘利亞的四十萬人死亡,中國的慘痛何止超過千百倍。如果「港獨」肇亂,再因「台獨」引爆戰爭,豈不是自己製造機會給美國發射飛彈,港台受得了嗎?正是因為深知分裂會把民族陷入巨大災難,喬曉陽的講話才顯得真正是正義凜然。

  美國為「港獨」「台獨」護航

  就在喬曉陽發言的當天,美國國務院發表了其2017年的人權報告書,文中指香港人受到打壓,特區已出現政治社會秩序不穩雲雲。言下之意是美國隨時會用其人權評估去打壓中國和香港特區,如此下去,只要「港獨」分子繼續過去那種不斷發動類似「佔中」、「旺角暴亂」的暴力事件,美國便會年復一年發表涉及香港的人權報告,不斷干預中國的內政。為了怕「港獨」火藥不夠迅猛,美國的干預也勢將支持「五獨」聯盟。正如美國等西方勢力在中東伊斯蘭世界搞內亂那樣,美國務院的2017人權報告可說已吹起了其反華的號角,不是嗎?

  香港是個資訊極發達的國際大都會,當然會知道自特朗普上台以來,有一幫向來以反華著稱,力主利用台灣反制中國的「專家」,在其身邊輔助他執政。這幫「反華專家」已紛紛出任外交、國防、情報等要職,令到對外交、軍事與情報完全是門外漢的特朗普信心滿滿,認為中國的強大威脅到美國的國際「霸權」。於是特朗普毫不猶疑,坐上白宮的第一時間便安排主張「台獨」的蔡英文通電話,接受蔡的「道賀」,接着下來不過一年,特朗普已經做了一個接一個鼓動「台獨」走上不歸路的政策,通過「與台灣交往法案」,解除美台官方不互訪變為正式來往,那是建立「事實邦交」的動作!解除軍艦訪台的禁忌,擺出以艦護台的姿態;今年六月「駐台辦事處」新址開幕美方將派出高官揭幕,甚至有媒體報道稱,是由國務卿親自主持揭幕。另有報道指,美方承諾將考慮在桃園機場設立美國海關,該安排等同直接入境美國,這是繼加拿大之後第二個地方有此緊密關係。

  這些動作都在正式宣示隨時準備與台「建立邦交」,嚴重挑戰一個中國台灣屬中國主權不可分割的部分,也破壞與中國作出承諾的「三個聯合公報」。也是公然為「台獨」護航之舉。

  就在這個美台關係的最新背景下,過去一年半以來,「港獨」分子也不斷到台串聯「台獨」,戴耀廷在台公開在「五獨」論壇揚言中國「崩毀」後,香港可以趁機「建國」,他的「崩毀論」自以為享有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但在中美的台海關係已然出現緊張(自蔡英文上台已如此)的形勢下,戴在此時此地說出中國崩毀便要「五獨」建國的話,而且還是在好幾位「港獨」分子面前講分裂國家主權的「機遇」,也難怪喬曉陽要在其長篇大論中嚴正指出:分裂國家主權的言行沒有「言論自由」,不單中國如此,全世界也如此。喬在此時此地說出這樣的話,不但義正辭嚴地警告所有意圖分裂主權的企圖。同時也提醒港人不能以紳士自居,袖手旁觀,因為一旦美國為「台獨」護航而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以其一貫分裂中東的做法,勢必刻意在台灣引爆中國內戰,從而消耗中國國力,達到其破壞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美國多年來不停地把分裂主義當成人權主義來干預中國內政,正是其蓄意要用內戰來破除中國統一。

  中國的反制之道,毫無疑義是要所有炎黃子孫不要自恃不問政治,便是自鳴清高,而是在「覆巢之下沒有完卵」。喬曉陽在此次訪港不斷強調要大家共同維護「一國兩制」,只有在這個憲制安排下,才能破解殖民地主義者遺留下來的「去中國化」遺毒。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目的正是不想港人被外國勢力搞亂而破壞安定與繁榮。

  喬此行除了提醒港人要積極參與維護「一國兩制」以抵制「港獨」外,他也對特區200多位公務員作出內部講話,這也是回歸二十多年來,首次有深度認識憲法的原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向高級公務員講解憲法和基本法。

  深入認識國家體制和憲法

  筆者從事大學工作四十一年,學術研究也專攻「殖民地化與非殖民地化」的問題,所看到的普遍現象是:殖民地統治工作重點落在其公務人員的手上,為了要緊握主導公務員的工作不偏離「宗主國」的政治目標,其公務員一貫地維持着技術性的行政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令到殖民地政府成功用其政治方針去主導公務員。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殖民地化」公務員的制度,在殖民地獨立後便會出現公務員被「非殖化」的現象。要點是把公務員原有效忠「宗主國」的行為去掉,改為效忠自己的國家。

  這個效忠國家的非殖化工作相當漫長與艱難,因此像眾多伊斯蘭教殖民地,當他們獨立後,無論是宗教、文化、行為、政治思想都與殖民地前宗主國格格不入。一旦獨立後,出於緊迫的管治國家的需求,在其「非殖化」公務員的果斷行為便是全部公務員本地化,這做法對後殖民地的統治會出現不穩定性。以非洲為例,不少國家獨立五十年便混亂了五十年。

  香港回歸祖國後,公務員人事與機制保持不變,過去港英政府每更換一任港督,倫敦外交部便會派遣二、三千名政治親信陪同港督來港履新。回歸後,中央政府基於「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承諾,並無仿效英國的做法。這決定卻導致特區二、三十萬管治隊伍出現「政治真空」,面對「港獨」「本土自決」的政治是非也無動於衷,這在回歸前是絕不可能發生。由此看來,喬曉陽這次來港對公務員的講話必要的。

  根據《基本法》第十八條列明,國防、外交不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的事務,為免公務員在國防與外交等國家行為事務出現「政治真空」,本文建議中央政府可不定時派遣官員來港向公務員講解憲法和基本法,甚至為公務員辦課程,加深公務員隊伍對中國政治體制、憲法、「一國兩制」的認識。其實回歸前,港英政府亦曾要中大和港大開辦課程,讓高級公務員了解中國政制,以免公務員處理與內地有關的問題時產生政治觸礁。港英時代已經如此,回歸祖國逾二十年的今天更應該如此。

香港中文大學原政治系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