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志願軍:浴血和平》劇照。
7761個特效鏡頭、內景用棚15座、外景搭建近100萬平方米、1.1萬平方米道具庫、1500多人的集結……龐大的數字背後滿載着《志願軍》系列的主創們對全景呈現抗美援朝戰爭這段歷史的誠意。瀟湘電影集團導演、編劇,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韓萬峰指出,中國電影正在形成系統的工業能力,為類型多樣化和工業大製作奠定了基礎。
韓萬峰對《大公報》表示,因為愛國題材的情感共鳴、主創陣容的號召力,以及每年遞進的敘事深化,《志願軍》系列電影得以連續三年與觀眾相約國慶檔,並一直受到關注。影片既聚焦宏大敘事,也關注個體命運,使戰爭題材更具真實情感與共鳴,觀眾能在個體故事中感受到時代精神和民族意志。
「主旋律題材完全可以兼具藝術價值與商業號召力,助推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韓萬峰稱。
在韓萬峰看來,《志願軍》系列以及近年的多部賣座的主旋律影片問世,表明中國電影正在形成系統的工業能力,為類型多樣化和工業大製作奠定基礎。這些電影在敘事結構、情感表達、工業製作與市場傳播上,均給中國電影創作提供了文本研究的可複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