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關鍵/楊 堅

時間:2018-04-23 03:15:38來源:大公網

  現屆政府上任以來,致力於緩和社會矛盾,包括向若干傳統「泛民」政治團體展示善意,但是反對派一再破壞。最新事實是,行政長官率領三位司長和多位局長出席民主黨成立23周年酒會和晚宴,所採取的行動為歷任行政長官和歷屆政府所未見。但是,三天後,有關團體前主席和「佔中」始作俑者戴耀廷聯袂赴台灣,出席「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十周年——港澳中台及多民族自由人權論壇」。戴耀廷在該論壇上公然鼓吹「香港建國」,與「台獨」分子相勾連。那位前主席不僅同場,而且,返港後公開為戴耀廷鼓吹「港獨」辯護。

  「拒中抗共」者必須淘汰

  於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擺到了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面前——能不能對所謂「溫和反對派」和「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做區別對待,爭取前者而遏制後者?

  事實給予的答案是:可以區別對待,但方法要改。必須推動其中願意隨同「一國兩制」與時俱進者向認同「一國」是「兩制」之根、之本的方向轉化,同時讓「一國兩制」與時俱進的歷史洪流把那些堅持「拒中抗共」立場者淘汰。

  對於近些年「拒中抗共」陣營由原先只有傳統「泛民」增添了「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反對派包括所謂「溫和反對派」一致歸咎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8月31日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的決定。若干特區建制重要人士內心認同反對派的這一觀點。在他們看來,只要香港實行所謂「真普選」,亦即照搬西方政制,那麼特區就將諸事順遂,「本土自決」和「港獨」根本不會出現。這一種觀點,恰恰暴露形形色色反對派的共同本質——「拒中抗共」,企圖變香港特別行政區為不受中央管轄的獨立政治實體。

  所以,對「溫和反對派」友善,不僅不可能推動他們轉變「拒中抗共」立場,相反,會使「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受鼓舞而變本加厲。

  讓我們重溫去年7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暨特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習主席明確指出「一國兩制」要行穩致遠關鍵在於始終準確把握「一國」和「兩制」的關係。他說:「『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一國兩制』的提出首先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國家統一。在中英談判時期,我們旗幟鮮明提出主權問題不容討論。香港回歸後,我們更要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在具體實踐中,必須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正確處理特別行政區和中央的關係。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與此同時,在『一國』的基礎之上,『兩制』的關係應該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諧相處、相互促進。要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只有這樣,『一國兩制』這艘航船才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至今,「一國兩制」這艘航船不時遭遇反對派興風作浪的干擾,表面看是因為反對派增添了「本土激進分離勢力」,其實是由於政府和社會各界迄今未把反對「拒中抗共」、在特區營造尊重國家根本制度的社會風氣提上日程。

  「本土激進分離勢力」是極端反對派,他們從「拒中抗共」立場出發,走向追求「港獨」的死路。傳統「泛民」就其不同意「港獨」而言不算極端,但是他們堅持「拒中抗共」立場,因此不僅無法同「港獨」切割,相反地被「本土激進分離勢力」牽着鼻子走。

  必須尊重國家根本制度

  事實證明,只有既遏制「港獨」又推動香港社會形成尊重國家根本制度的風氣,而使傳統「泛民」不得不分化和分裂,「港獨」才能被遏止,「一國兩制」這艘航船才能行穩致遠。

  特區建制若干重要人士至今仍舊以為,政府只要守住反對「港獨」這一條關於「一國兩制」的政治底線和法律底線,那麼「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就能夠行穩致遠。這樣的觀點是站不住的。且不論「港獨」和「拒中抗共」有內在不可分割的聯繫,不反對「拒中抗共」就遏制不了「港獨」;即使從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角度看,特區也必須尊重國家根本制度、壓縮「拒中抗共」勢力的空間。

  為什麼澳門和珠海在港珠澳大橋可以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為目標,而高鐵西九龍總站實施「一地兩檢」卻阻力不小?關鍵就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形成了尊重國家根本制度的社會風氣而香港還沒有。香港如果不思進取,那麼,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香港必將咎由自取地被「邊緣化」。   

資深評論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