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北京天壇
仲量聯行昨日在上海發布「中國(內地)12強城市」排名,上海、北京榮膺榜單冠亞軍,並成為「全球城市挑戰者」,緊隨其後的深圳、廣州分獲季軍和殿軍,並被定義為「創業型城市」。仲量聯行全球研究部總監柯志揚(Jeremy Kelly)認為,中國已從「模仿者」轉變為「創新者」,隨着12強城市擁有越來越多高度活躍的高科技企業,這些企業將推動下一輪全球化浪潮。「2022年上海、北京有望和洛杉磯一起,成為比肩倫敦、紐約、巴黎、東京、新加坡、首爾、中國香港的『10大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該份名為「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的榜單,共調研比對了287座內地城市,根據城市規模、財富、增長率、全球連通性、傳統企業活動、投資與開放度等45個「傳統」指標;以及教育、人才、創新力、科創企業活動、宜居性、環境、基礎設施、區域性城市群、地產市場透明度等51個「未來競爭力」指標,遴選出12座在創新經濟發展最前沿也最具競爭力的城市。
創新企業集中 深直追京滬
作為「全球城市挑戰者」,上海、北京在「傳統」和「未來競爭力」指標方面均佔據主導地位。柯志揚介紹,上海在宜居性、環境、與周邊城市融合度、商業服務業等方面表現優異,北京則在教育、創新、科創企業等方面優於上海。創業型城市方面,深圳、廣州均擁有強大的人才基礎和良好的連通性;其中,深圳憑藉充滿活力的創業型辦公場所和高度集中的創新型企業,正迎頭追趕北京、上海;廣州則優先發展研發、生物科技、信息技術、金融服務業,這也為其未來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除上述四座城市外,榜單第5至第12名依次為杭州、南京、蘇州、武漢、天津、成都、重慶和西安,被定義為「驅動型城市」。柯志揚指出,與排名前四的城市相比,八大「驅動型城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它們通過工業製造,深度滲透全球貿易網絡,並成為全球汽車、電子等主要產業的重要樞紐。
香港擁獨特競爭地位
記者留意到,榜單還給出了現時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七座城市,包括倫敦、紐約、巴黎、東京、新加坡、首爾、香港。柯志揚強調,作為特別行政區,香港擁獨特競爭地位,同時繼續充當內地與全球其他地區的聯繫樞紐,也是中國企業尋求在海外融資的主要目的地,「一國兩制」方針使香港成為一個透明,且商業環境友好的門戶城市,它不僅面向內地,同時也面向全球。他並指,憑藉最密集的國際資本、商業和人力資源,香港仍牢牢確立其作為「全球七大連通性最佳城市」的地位,而「一帶一路」倡議通過融資、人民幣國際化等亦將為香港提供進一步發揮門戶作用的機會。
展望未來,柯志揚說,在其他「全球城市挑戰者」中,僅洛杉磯可與上海、北京比肩,憑藉上海北京所擁有的大量企業和機構,且未來將投入巨資來快速建立廣泛優質的基礎設施體系,預計到2022年,上海、北京有望和洛杉磯一起,成為媲美倫敦、紐約、巴黎、東京、新加坡、首爾、香港的「10大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