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代表委員:國家發展是香港大好機遇

時間:2018-04-19 03:15:43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莊恭誠、李淇報道: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第六屆理事會就職典禮上致辭時,除了細數昔日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點點滴滴,亦展望了未來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前景。有出席典禮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認為,國家發展是香港乘勢而起的大好機遇,香港有望打破自身地少人多的界限,並在優勢互補的效應下,獲得更多元化的發展可能性,而香港人首先要了解國家體制的真實情況、「一國兩制」的優勢所在,特別是年輕人看待國家發展時勿帶有成見。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聯盟主席劉炳章認同,政協委員應積極幫助香港各界尋找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專業界為例,政府在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時,應多講實例,令專業界明白,大灣區內有哪些實際的發展機會。他表示,未來香港與內地的經濟、社會、民生等交流只會愈來愈多、愈來愈快,自己已聯絡內地相關部門,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台後馬上對接,讓香港專業界與內地部門直接對話,尋求具體發展機遇,用實際事物打動專業界,吸引人才北上發展。

培養愛國愛港青年人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張俊勇認為,香港人首先要了解國家體制的真實情況、「一國兩制」的優勢何在,以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為例,其實就是把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特點和內地多年來行之有效的制度優勢結合,同時在制度上優化、創新,從而找到發展的定位和機遇,這一整合是大灣區發展的根本所在。他指出,今時今日的中國,正是由於共產黨的領導,其自我更新的能力很強,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就就是最好例證,為國家和香港都帶來了積極效應,近年民生優先、以人為本的理念亦愈發彰顯,得到人民大眾的認同,為長遠藍圖打下更可持續的基礎,這不是僥幸,而是歷史的必然,香港年輕人看待國家發展時不應帶有成見,而是要通過香港這一高度國際化的平台,整合中西方制度、文化的優勢。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曼琪指出,香港在歷史上的不同年代,都在國家發展歷程中扮演很獨特、重要的作用,例如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國家從站起來、富起來到今天強起來,香港被賦予了新的歷史定位,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為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捷徑,具體包括作為國家級甚至國際級發展策略的「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她認為,國家發展是香港乘勢而起的大好機遇,香港有望在其中打破自身地少人多的界限,獲得更廣闊的前進空間與前景,在不同地方優勢互補的效應下,香港發展的可能性將更多元化,短板現象可大為消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