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大公報記者李永青攝
大公網4月17日訊(記者 李永青)由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主辦的第15屆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以及同期舉行的第15屆國際資訊科技博覽圓滿結束,兩展共吸引超過98,000名來自151個國家及地區的買家進場參觀採購,較去年升4%。多個市場的買家數字錄得理想升幅,包括成熟市場的英國、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以及新興市場的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俄羅斯等。當中春電展錄得約66,000名買家到訪,而參觀資訊科技博覽的買家則有超過32,000名。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表示:「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從各行各業、到日常生活以至整個社會發展日趨智能化,推動全球經濟發展。春電展和國際資訊科技博覽吸引全球各地買家前來參觀採購,了解最新市場趨勢和產品潮流,兩項展覽的現場採購及交流氣氛良好。香港貿發局亦致力提升展會效益,積極組織海外買家團訪港,並提供商貿配對、初創投資項目對接會等服務,協助參展商開拓不同市場,爭取更多生意。」
大會委託獨立調查機構在展會期間訪問了872位參展商及買家,了解他們對市場前景及產品趨勢的看法。縱然近期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但有59%的受訪買家及參展商認為中美貿易磨擦對其業務界別的出口表現並無影響。絕大部分的受訪買家及參展商預期2018年的整體銷售額會較去年有所增長(52%)或持平(44%)。受訪業界認為在其主要銷售市場當中,較具增長前景的傳統市場是韓國(90%),其次是西歐(80%)和北美洲(78%);新興市場則為中國內地(77%)、拉丁美洲(70%)和東盟國家(70%)。
產品趨勢方面,現場調查發現,受訪買家及參展商認為在其銷售或出口市場中,今年最具增長潛力的產品為電子/電器配件(27%)、數碼影像產品(13%),以及視聽產品(12%)。
調查亦問到有關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前景及優勢,67%的受訪買家及參展商看好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前景。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提到,要在創科路上突圍而出,香港需要聚焦具有優勢的四大範疇,即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而在是次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這四大範疇中,香港在金融科技(48%)最具優勢;受訪者同時認為擁有大量專才/人才(50%)、政府有良好的政策支持(36%)和有利的營商環境(34%)是香港發展創新科技所具備的優勢。
另外,一連四天(4月13至16日)的春電展和國際資訊科技博覽,匯聚來自25個國家及地區、超過3,500家參展商,展示最新電子產品、創新技術及資訊科技方案。全球各地均向智慧城市方向發展,香港亦不例外,期望利用創新科技來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生活質素,增強香港的可持續性及經濟發展。國際資訊科技博覽今年以「智慧城市:引領未來方向」為主題,新增「智慧城市」專區,聚焦智慧出行及物流、智慧生活及智能控制系統等方案。
首次參加國際資訊科技博覽的日本電氣香港有限公司(NEC Hong Kong Ltd),在「智慧城市」專區展示其智慧生活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包括社交機器人「HUMANE」及面部識別技術。該公司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業務總監戴毅輝透露:「展覽開幕後不久,我們便結識了來自阿根廷的電器製造商,並商討把NEC的技術注入他們的電器產品,達至智慧生活應用。」他指出,國際資訊科技博覽匯聚不同的參展商,無論是系統整合商或是初創企業均參與其中,展會氣氛熱烈,是業界交流意念和促進業務發展的絕佳地方。
推動智慧城市是各地政府的發展方向,香港貿發局邀請到不同地區的政府機構來參觀博覽。當中來自泰國的Digital Economy Promotion Agency是促進當地數碼經濟的政府代理機構,負責監督當地的智慧城市倡議。該機構的數碼投資及產業推廣部副總裁Norasit Yorkhan表示,展覽的「智慧城市」和「初創」專區提供各種創新意念,例如思科(Cisco)和微軟(Microsoft)所展示的解決方案及技術,他從展覽中掌握到許多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