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四大內銀「守變攻」料跑贏同業

時間:2018-04-15 03:15:26來源:大公網

  圖:內銀公布的2017年業績,印證了中金公司對內銀前景比較樂觀的看法

  內地銀行業2017年業績向好,多項經營指標都錄得改善,過往長期低迷的股價亦見上升。展望今年,券商預期內銀淨息差擴闊和資產質素改善的趨勢將會持續。在監管要求日趨嚴緊的背景下,大型銀行的表現有望跑贏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大公報記者 黃裕慶

  目前在H股上市的內銀數目達到二十多家,上月尾一眾內銀密集式公布2017年業績,令人應接不暇。現時是時候放慢腳步,對去年業績略作爬梳,從中找尋投資機會。

  內銀經營環境向好的趨勢在2017下半年越發明顯。華泰金融控股(香港)研究部首席分析師陳姝瑾在報告中指出,該行有覆蓋的內銀在2017年第四季的淨利潤按年平均增長10%,而撥備前利潤增速按年亦回升至6.7%。展望今年,她預期淨息差擴張和資產質素改善的趨勢將會持續,而銀行現時亦有更佳的能力來抵禦風險。

  股份制銀行估值具吸引力

  在監管環境趨嚴的情況下,短期而言,她推薦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即工行、建行、中行、農行)和郵儲銀行,四大行之中「首推建設銀行」,另外將中國銀行的投資評級由「持有」上調至「買入」。另方面,從長期角度看,她謂股份制銀行的淨息差已經觸底回升,故這批銀行的估值水平更有吸引力,當中首推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詳見附表)

  內銀公布的2017年業績,印證了中金公司對內銀前景比較樂觀的看法,理據同樣是淨息差從谷底回升,以及資產質素明顯改善。總體而言,中金公司認為大型銀行開始「變守為攻」,而股份制銀行則進入戰略調整期,預期大型銀行在未來幾年的規模增速將不弱於中小行,其資產回報率(ROA)和股東權益回報率(ROE)將持續領先,故「大行平均估值應該存在明顯溢價」。

  從行業內部競爭的角度看,中金公司指出,大行在過去十多年一向予人「守勢」印象,即更多強調通過利用現有的龐大客戶基礎和經營規模提高管理效率,在資源投放和市場份額上相對保守。到了2017年,大行「在資源投放、生態建設、新技術投入」等方面採取新戰略,總體「進入行內經營的進攻期」。

  儘管整體內銀行業的業績向好,廣發証券指出,若以撥備前利潤總額增速來衡量,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增速分別為6.5%(按年升5.4個百分點)、-1.3%(按年跌12.3個百分點)、8.7%(按年跌18.3個百分點)、7.7%(按年跌5.2個百分點),即在不同板塊的內銀之中,只有國有大行錄得正增長,反映國有大行的核心盈利能力較為突出。

  中小型銀行信貸增速放慢

  再看中小型銀行表現。上市銀行在2017年的廣義信貸增速均回落至16%以下,廣發証券指出,當中以中小型銀行的增速顯著放慢,「部分股份行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主要是2017年監管強化且針對性極強,令中小行過去幾年加槓桿提高收益的模式被打破,進入被動去槓桿,同業業務、理財業務均出現收縮,以致規模擴張放緩。

  申萬宏源同樣看好四大行前景。該行在報告中指出,四大行2017各類盈利指標逐步改善,撥備前經營利潤(PPOP)按年增速為各類銀行之中最高。申萬宏源指四大行核心盈利能力強、淨息差領先同業步入上行通道、不良貸款改善趨勢持續深化,是支持其未來業績持續增長的根源所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