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央行論文:負利率可應對通縮型衰退

時間:2018-04-04 03:16:01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中國央行昨日刊載的工作論文稱,存款利率零下限嚴重阻礙了負利率傳導,這可能是歐洲和日本的負利率政策效果不夠顯著的重要原因。若銀行端的利率可以順暢通過零下限,中央銀行可以採用大幅度的負利率政策來應對通縮型衰退。

  上述工作論文由央行研究所所長孫國峰、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的何曉貝共同署名。論文明確指出,考慮到金融危機並非一生一次,當未來全球再次遭遇通縮型衰退時,突破存款利率零下限的負利率政策可能成為重要手段。從長期來,負利率很可能成為各國央行不得不使用的常規工具。這是全球範圍內、首次由中央銀行的官員正式提出負利率應該成為正常貨幣政策工具。報告並表示,如果負利率政策是有效的,零利率不再成為下限,中央銀行就不需要提高通貨膨脹目標為防止利率觸及零下限留出空間,相反,中央銀行調低通貨膨脹目標具備了可能性。

  該工作論文表示,市場普遍的看法是銀行需要通過吸取存款來發放貸款,因此如果銀行對存款客戶實施負利率,銀行的存款會流失。而以居民為代表的零售儲戶很可能用現金代替存款,銀行會因此失去金融中介的功能。如果銀行不願意對零售存款實施負利率,就只能接受淨利差下降的後果,從而失去貸款的積極性。

  該工作論文是基於信用貨幣理論和貸款創造存款機制(Loan Creates Deposit,LCD)建立了一個微觀基礎的DSGE(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論文認為,在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中銀行並不依賴存款發放貸款,因此負的存款利率不會損害銀行業的存款和信貸供給。

  工作論文稱,負利率政策的傳導機制與常規貨幣政策並不一致。央行對於實施負利率政策的最大顧慮在於其對銀行盈利能力和信貸供給的影響,因此日本和歐洲央行也僅採取了較為溫和的負利率政策,而非果斷地採用更大力度的措施,部分安全資產例如高等級國債的收益率雖然轉為負值,但存款利率、尤其是零售存款利率都維持在正區間,大大限制了負利率政策的效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