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譜寫新時代「一國兩制」主旋律/周八駿

時間:2018-03-22 03:15:39來源:大公網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都閉幕了。今年「兩會」的主題是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描繪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宏偉藍圖,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歷史意義,則是譜寫新時代「一國兩制」主旋律。

  「新時代」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始於中共十八大而全面開啟於中共十九大。在香港,一些人至今仍堅持一種觀點:香港保留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與香港無關。這是典型的「鴕鳥態度」,中國已經崛起,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忽略中國,更何況是已回歸祖國的香港,香港在經濟上日益與內地融合,怎麼可能脫離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融入國家發展登上大舞台

  新時代香港繼續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的主旋律就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奏響這一主旋律的大舞台便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

  對於香港來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三個層次,核心和關鍵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融入了大灣區建設,也就融入了粵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而融入大灣區建設,則需要香港開創性地處理與內地的「有形邊界」(出入境管制)和「無形邊界」(意識形態差異),粵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則可以在保留「有形邊界」和「無形邊界」的狀態下進行。如果香港能開創性地處理與內地的「有形邊界」和「無形邊界」,成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那麼,無論粵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自然都會進入融為一體的新境界。

  開創性地處理與內地的「有形邊界」和「無形邊界」,是譜寫新時代「一國兩制」主旋律的重點和難點。

  3月8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以《支持粵港澳聯手打造世界級大灣區》為題發言,稱粵港澳處於「一國、兩制、三關區」體制下,形成的局面,往往是會晤對話多多、禮節客套繁縟、務實推動乏力、整合機制缺失,建議建立由國家領導人牽頭,部委及三地政府參與的協調機制,破解體制機制的束縛,研究制定具突破性創新性的政策措施。

  須開創性地處理「兩種邊界」

  的確,從反對派政治團體強烈反對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來看,香港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遇到的本地的阻力不可低估。反對派政治團體的立場是難以改變的,重要的是爭取盡可能多的香港居民明白,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3月9日《明報》刊登一篇港區人大代表、希瑪眼科主席林順潮的專訪,他建議中央政府放寬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政策,譬如,獲特別准許香港醫療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落戶,放寬國際醫療人才到粵港澳大灣區執業的手續、審批流程,讓醫生可以在內地免試執業。

  他還建議放寬內地藥物名單,讓部分香港使用的藥物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互認,便利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香港居民,以及推出「福利可攜」,讓港人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繼續享用醫療等福利。

  同日《香港商報》「香江評論」版刊登全國政協委員容永祺所撰寫、題為《大灣區建香港壽險服務中心》的文章,建議粵港澳大灣區容許香港、澳門和內地人壽保險公司設服務中心,處理理賠及客戶服務、為內地專業提供參考、代收續保保費。

  香港兩位知名人士的建議和意見,都不觸動「有形邊界」和「無形邊界」。然而,3月9日《明報》以《推動灣區深度融合 維護「一國兩制」分際》為題的社評指出:「大灣區融合是雙向過程,不可能是廣東省方面向港方打開大門、港方卻毋須顯著擴闊門戶。」該社評強調:「要實現大灣區深度融合,又要設法維持『一國兩制』分際,難度一如既要你中有我,又要保持你我有別。中央和特區政府要魚與熊掌兼得,必須小心掌握分寸,否則很容易引發政治矛盾。」

  3月11日《明報》社評又以《改革開放第二浪 廣東角色仍吃重》為題,指出:「粵港唇齒相依,香港固之然要學習廣東為國家做出貢獻的精神,但廣東的進一步發展,如果把香港拋離得太遠,恐怕也並非好事。粵港兩地如何攜手共創新局面,雙方都要加把勁。」兩篇社評反映香港不少人對待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陷入頗為糾結的心理。這一點說明譜寫新時代「一國兩制」主旋律不易卻必須完成。

資深評論員、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