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想辦法讓上車客更易入市

時間:2018-03-21 03:15:45來源:大公網

祥益地產總裁 汪敦敬

  樓價不斷向上,有博客慨嘆:「香港好,但不代表大多數香港人好!」我認為,也可以說:香港好,並不代表「全部香港人好」,因為在量化貨幣下得益的擁有資產者並不是少數!而感到失望的無資產者也不算是大多數!

  我們看看數據,香港大概有170萬個可售單位(包括能轉讓的公屋及居屋),即是說用家庭人口平均三個人去計,我們是可能有數百萬房地產的既得利益者,當然其中有不少人是擁有不只一個單位的,但是以上的數目,無論怎樣折扣也好,我們都會相信得到樓價上升紅利的人應該是有數百萬人!香港的貧富懸殊的難以處理及錯綜複雜正正是貧富參半!如果我們好像美國的1比99絕對性的貧富懸殊,可能透過社會改革、或者自我敗亡可以去改變!

  但是,貧富相若的社會是很難訂定政策去平衡的,因為兩者的民意都是勢均力敵。最佳的例子就是租務管制了,如果現在要重訂租務管制一定不可以回復到昔日的租管般有效,因為業主社群一定會出來反對,在勢均力敵之下極大機會都是會做到一些「唔鹹唔淡」的政策。

  因此,在政治問題未必那麼容易解決的現實下,政府只可以是由市場分配的方向着手,怎樣疏導有資產者?將他們的購買力疏導去一個合適的地方?2010年樓市辣招去應付環球量化貨幣的時候,雖然正確,但採用的都是短期措施,就是將現有的既得利益有資產者的購買力抑壓,但抑壓怎會是一個長期的方案?

  最後,這些抑壓購買力聚積到一定情況就會爆發,父幹一族就是一個好的例子,你抑壓父親,父親最後就會提早幫兒子買樓,最後不是疏導到聚積的購買力,而是分裂及增加新的需求出來,而且這些新需求的實力很大機會比原本的上車購買力強勁!這個就是將短期政策變為長期的不好處。隨着樓價升值,有資產和無資產者的實力只會愈拉愈遠,貧富的縮窄其實是要靠樓市辣招buy time(買時間),製造不對等的市場活動能力,讓上車及換樓客比投資者更容易入市。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