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3月14日訊(記者 王嘉傑)證監會今日舉行第三屆證監會論壇,重點探討在科技創新急速發展及與內地以至其他市場的聯繫愈趨緊密的大前提下,如何提升香港作為集資中心的競爭力。證監會論壇每兩年一度,旨在促進與各界持份者的溝通交流。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發表主題演說時表示,金融服務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約18%,長久以來都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政府近年來已推行多項新措施,以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的發展,及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證監會主席唐家成先生在開幕致辭中表示,今日討論一些最迫在眉睫的問題,例如在市場聯繫愈趨緊密時的正確監管策略,及香港應對新挑戰和風險的最佳方法。另外,對於傳出內地有意推出中國預託證券(CDR)以吸引同股不同權公司掛牌,唐家成認為,內地與香港兩地並非競爭對象,新加坡才是競爭對象,現時已有H股在港上市,將來如果有同股不同權及高科技公司在內地和香港兩地上市,將是雙贏局面。
另外,唐家成又指,證監會對同股不同權及高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持開放態度,會繼續保障投資者權益,並採取前置式監管,同時亦會繼續與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合作,做好監管工作。
對於外電引述新交所高層批評香港證監會受到內地影響,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身重申,兩地監管機構均重視香港的系統,認為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基石,另外雙方溝通、合作並共同管控風險是需要,強調與中證監溝通、合作的方式雖較緊密,但與其他海外監管機構合作模式無異。
另外,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在首場專題討論期間表示,要確保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取決於如何管理所面對的風險。有效的監管及對等、平衡的監管合作,對於進一步的市場融合及擴大全球投資資金流來說至關重要。
另一討論小組探討了隨着亞洲區的中產階層不斷擴大及金融科技推陳出新導致投資環境劇變,資產管理業因而面對的各項機遇與挑戰。此外,該小組又討論到香港發展成為區內首選風險管理及衍生工具樞紐的潛力。
第三場討論的主題是監管在改變企業行為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小組成員詳細回顧了本港市場過去十年的演變,並探討了是否有需要更改上市監管方針,以處理造殼活動、借殼上市、攤薄股權的供股及其他企業管治問題。
最後一場專題討論研究了證監會近期為確保金融機構遵守法規和遏止企業欺詐及市場失當行為而採取的行動,當中包括推廣高級管理層問責制度、調查首次公開招股的保薦人工作,並鼓勵公司在調查及執法程序中與證監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