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新華社昨日發表分析文章稱,從科技巨頭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火速」過會,到滬深證券交易所就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徵求意見,內地資本市場發行、退出環節近期釋放的改革信號,引起市場關注。發行、退市機制的日趨完善,為A股市場引入了有進有出的新鮮「活水」。
該篇題為《機制不斷完善 A股市場引入有進有退的「活水」》的文章稱,一段時間以來,受制於A股的發行體制原因,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BATJ)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高科技企業紛紛在海外上市,成為A股市場的「痛」。但今年二月一日,富士康招股書申報稿上報,三月八日首發申請就獲得通過。30多天的「閃電」過會。前述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顯示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積極擁抱創新型企業。
另一方面,三月二日證監會就修改《關於改革完善並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強化交易所對重大違法公司實施強制退市的決策主體責任,對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制度進行完善。兩交易所也同步發布《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重大違法退市的實施程序。同時,實施辦法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加大對重大違法公司退市的執行力度。
在IPO常態化持續推進、加速擁抱創新型企業的同時,退市制度作為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安排,對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勝劣汰、完善市場機制意義重大。
長期以來,退市難問題一直困擾着A股。部分「不死鳥」公司的存在助長了炒作績差股的歪風,扭曲了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山東財經大學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陳華認為,資本市場需要有進有退的良性機制,真正成為「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