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穎東校長忠於「人人可教」的教育理念
「明日那個幻想,也開始不甘被雕刻成石像。」本港流行樂隊Supper Moment的作品《無盡》,鼓勵年輕人認識自己、燃點夢想。想不到,這與天水圍伯裘書院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曾留學美加的黃穎東校長,深感以人為本、關懷社區的重要,鼓勵學生和社區組織合作共建社群力量。/大公報記者 呂瑋宗(文、圖)
伯裘書院校舍高處鑄上教學理念「人人可教」四個大字,有如燈塔指引方向。「教育是有關生命的故事,每個人有獨特才華,不能倒模。」學校既有內地、非本地生,也有來自基層或中產的區內學生,難以推行標準化教育。
活的教育 以人為本
黃穎東校長反對倒模,鼓勵青年有各自無盡的夢想。他笑言未聽過Supper Moment的作品,但所推崇的「活的教育」願景卻和歌詞精神相似。每逢周五下午全校不上學科課,一起進行全人教育活動,增強自信和抗逆力,建立群體意識。「學生有很多表演機會,如演講、分享、比賽等,盼望大家可認識自己。」
以人為本的校園設計也與別不同,規定不能出現「不」字。「伯裘是『無不校園』,唔講唔准做乜,只講可做乜,例如『不准踏草地』要寫成『請愛護小草』。」他強調學校是家,老師就像父母,須讓學生樂於親近,校員室設在一樓。校園又採開放式,讓居民可參觀及借用,幾年前球場定期借給元朗一個籃球訓練機構。
連結友校締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