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葉玉如 科學家媽媽成功路

時間:2018-03-07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葉玉如樂見更多青年投身科研,並鼓勵香港學者申請內地科研資助經費,認為有利兩地科研融合,達至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明天婦女節,向各位媽媽、尤其是在職媽媽致敬。21世紀的女性,在社會、經濟、文化以至政治領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葉玉如(Nancy)是一個典範,她既是該校第一位女副校長,也是首位獲得聯合國「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香港女性,她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現正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人大和政協會議(簡稱兩會),絕對是成功人物。/大公報記者  呂少群

  葉玉如在香港長大,是世界級神經生物學家,多年來關注俗稱腦退化症的「阿爾茨海默症」。她說,這是全球人口高齡化的產物,稱得上是長壽衍生的病症。僅是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全球現有3500萬患者,至2050年將超過一億。而在中國,現有九百萬患者,2050年將超過三千萬。她希望找到幫助診斷和治療這種老人症的鑰匙以及藥物,可望十年內用於臨床,造福人類。

  比男科學家更勤奮

  畢業於名校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葉玉如,自小喜歡讀書,幾乎年年考取全班第一,尤其喜歡科學,中學老師是她對生物科萌生興趣的啟蒙者。

  她的學術偶像是誰?原來是享壽103歲的意大利女神經生物學家及諾貝爾醫學獎得主Rita Levi-Montalcini。「她把一生都貢獻給科學,每一日都去上班,去實驗室,教學生做科研。這種模範作用很重要。」葉玉如說。

  葉玉如本身也是一個好榜樣。她於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後,任職一間製藥公司。返港服務科大二十多年後,該製藥公司的主席George D. Yancopoulos仍盛讚她的貢獻。「我們仍會以Nancy為例,告訴別人作為科學家應該追求什麼、可以達到什麼。她是女性科學家的典範,在照顧家庭的同時,比我們男性科學家更為勤奮和多產,到現在,她仍然是我們的模範。」

  1993年,科大成立不久,葉玉如受聘回港從事科研,從帶領一個只有四個人員的實驗室開始,逐漸發展到擁有數十位研究員並得到國際認可的國家級實驗室。2016年葉玉如升為科大副校長,除了科研,如今仍然指導着多名研究生。

  樂見青少年投身科研

  這位女科學家,如何兼顧家庭、生兒育女和科研事業呢?「好感激我的丈夫和家人的支持和諒解」,任職科大二十多年,每年的假期都給科研、學術會議等排滿了。她補充,子女都大學畢業了,並且找到自己的興趣。

  另一方面,身兼中國科學院院士和港科院院士的葉玉如,樂見青少年,尤其更多女同學投身科研。她會定時到不同中學介紹其科研工作,讓同學們知道從事科研有良好出路。的確,她就是一個實至名歸的成功典範。

  兩地合作 一加一大於二

  新出爐財政預算案講到港深河套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葉玉如表明大中華區世界排名在前的五所大學都在香港,期待香港和內地科研界加強協作,達至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