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前一天內發生三宗重要事件。第一是在現屆立法會3月11日補選提名期截止前約一小時,姚松炎獲選舉主任通知確認其提名有效。第二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與中國鐵路總公司辦公廳主任韓江平簽署《關於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運營準備工作重點事項安排備忘錄》,就高鐵香港段初期的列車開行數目及其他事宜達成共識。第三是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以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身份,向12名反對派議員毛孟靜、陳志全、張超雄、郭家麒、葉建源、楊岳橋、尹兆堅、朱凱迪、邵家臻、許智峯、鄺俊宇、譚文豪發信,稱他們或其議員助理共21人於去年12月15日立法會修訂《議事規則》表決時,試圖進入會議廳綠地氈範圍示威,並高舉標語、喊口號,阻塞通道,妨礙其他議員離開會議廳,可能違反《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該條例訂明任何人襲擊、妨礙或騷擾任何前往或離開會議廳範圍,或在會議廳範圍內的任何議員,即屬犯罪,可判處罰款一萬元及監禁一年,行管會就此保留追究權利。
這三則新聞在1月29日同一天發生,未必經有關各方事先商量或協調,當然,也可能其中兩則是有關方有意而為。但無論如何,它們在同一天發生,是與香港大局相關聯的,準確地說,都是香港大局的折射。
須加快融入國家發展
當前和今後相當一段日子香港大局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即:堅決遏止「本土自決」和「港獨」,加快推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姚松炎獲得參與3月11日補選資格,是一項在法律和政治上都具爭議的決定。1月29日《星島日報》率先以《姚松炎最後關頭或「死裏逃生」》為標題,預告了有關方面可能在1月30日作出有關決定。1月30日《星島日報》的報道又解釋有關方面做出該決定的理由——「據悉,今次決定姚松炎的參選提名是否有效,經過一番轉折。由於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一百零四條釋法中提及,若宣誓無效,『並不得重新安排宣誓』。有法律意見認為,此一條文,意味被法庭判決宣誓無效的姚松炎,在今屆立法會會期中都不能再次宣誓。但律政司經過反覆研究,認為由於政府未有就釋法此條文進行本地立法,規定宣誓無效的議員,在同一屆立法會中不能參選,單靠釋法條文,不足以成為穩固的法律基礎,擔心一旦訴諸法庭,政府未能勝訴。另一方面,姚松炎過往沒有清晰的言行,證明他主張『港獨』或『民主自決』。選舉主任早前向姚松炎提出的四個疑問,他亦作出有效的答覆。經反覆考量後,選舉主任在最後關頭裁定姚松炎提名有效。」
國家帶動香港經濟上升
必須指出,在政治上,被特區司法機關裁定違反《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而被取消現屆立法會議員者,被允許參與補選是不適當的。問題關鍵的確在於上屆政府未能就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解釋進行相關本地法律修訂。上屆政府有否政治意願尚且不說,但當時的確不具備合適的政治條件。
故去年12月15日立法會建制派議員克服反對派議員的竭力阻撓,完成修訂立法會《議事規則》,為現屆政府創造較上屆政府有利的管治和施政條件,應當獲得充分肯定。立法會主席以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身份,向12名反對派議員發信警告,則是以實際行動,展示建制派堅決支持政府管治和施政。
為什麼必須堅決遏止「本土自決」和「港獨」?為什麼必須堅決分化和分裂反對派?為什麼必須在立法會堅決給予政府以有力和有效的支持?歸結到一點,是香港必須加快發展。
最近,相繼發表的一系列經濟數據確實顯示,從周期角度看,香港經濟處於回歸以來難得的上升階段。例如,香港去年10月至12月經季節調整的失業率降至2.9%,較去年9月至11月的3%跌0.1個百分點,是近20年以來首次低於3%。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香港股市升勢凌厲,最近,恒生指數屢創歷史新高。去年訪港旅客達5,847.2萬人次,按年增長3.2%,其中,內地旅客達4,444.5萬人次,按年增長3.9%。去年過夜旅客有2,788.4萬人次,按年增長5%,內地過夜旅客佔1,852.6萬人次,按年增長6.7%。外匯基金投資收益去年也創歷史新高至2,520億港元,較2007年創下的上一個歷史最高紀錄多達1,098億港元。
去年香港經濟周期良好表現,一定程度得益於發達國家自2008年以來首次呈現同步增長,但主要動力源是國家主體。
以香港股市為例,目前,恒生指數超越2007年歷史高位不足5%,但股市市值已增加逾50%。2007年恒指成份股僅43隻,而今恒指成份股增至51隻。10年來,內地企業一直是香港新上市公司的主要來源。去年底今年初香港股市大升的主要因素,是更多「中資股」加入恒生指數,其中,騰訊為代表的科網股以及內地金融股,發揮領軍作用。
所以,香港聯接國家高鐵網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必然。
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