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上周錄得淨流入175億元人民幣,是連續四個星期大幅淨流入。年初計更累計淨流入541億元人民幣,為去年全年3080億元人民幣的17.5%。資金加速湧入下,港股市場一月出現了快速上漲的走勢。
正如本欄上周所言,一旦慢牛轉變軌道成了快牛,一個月的升幅可能把全年的大部分預期都反映了,那大市距離調整的時間點不遠了。
以內銀為例,截至上周五收市,四大行之中,升得最多的有34.6%,最低的也有16.7%升幅,另外兩家分別25.7%和25%。估值方面,只有一家PB為一倍,仍有二成以上低估,其他三家接近PB或已超過一倍。
是輪內銀股升浪目標,據說就是奔着四大行一倍PB而去的,既然短期已大功告成,整固一段時間很正常,也更健康可以走得更遠。內地投行正在形成共識,年內基本面若配合,內銀有很大機會估值重估。
所謂合理估值,有兩個標準,一是內銀ROA回報率達兩位數,而美國同行只有單位數,故此內銀估值不應低於美國同行;二是美國銀行平均PB為1.3倍以上,隨着內銀壞帳見底,息差拓寬,基本面將大幅改善,估值向美國同業看齊是好自然的事情。
筆者作了一個統計,要達到上述標準估值,四大行需上升56.8%至87.5%才行,也許時間需一到兩年,但回報十分吸引,當然首要條件是不會發生黑天鵝事件,金融市場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基於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以及中國新一屆領導層發展高質量經濟的能力和決心,筆者會堅持逢低吸納內銀股的策略。
大市經過近兩個月的上升後,累積的升幅接近5000點,港股的估值已回升至歷史中樞上方,若繼續抬升,還要等待三月業績公布後。年初以來的高昂情緒在市場盡情宣泄後,恐怕要進入冷靜期。接下來的貨幣政策及通帳數據更值得關注。三月中旬美國議息,對今年預期中的加息三次,會不會有變化;中國二、三月CPI,在去年低基數下,有沒有可能向上突破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