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國家統計局昨日數據顯示,2017中國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達7.51871萬億元,比2016年增長21%,增速加快12.5個百分點,錄五年來最勁增速。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指出,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去產能、降成本等政策措施有效落實,及新動能加快成長,去年工業領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明顯改善。
外企盈利增16% 六年高
值得一提的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去年利潤增速創六年來新高,達15.8%。
對此,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這類企業多為「外向型行業」,去年中國出口在外需帶動下明顯復甦,並使出口導向型企業直接獲益。
劉學智補充說,由於價格是去年影響企業利潤的關鍵,而價格上漲又集中在中上遊行業,因此不同類型企業利潤有所分化。
劉學智還分析,價格的回升是去年工業利潤增速錄2012年來新高的主因,事實上,大部分工業領域利潤增長都依賴價格回升的帶動,如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利潤總額較上年增長了2.9倍。
此外,國內減稅降費工作的推進、一些限制性制度政策的放寬或取消,降成本政策效果的顯現,內需市場環境的改善,及外需回暖對生產的拉動等,亦對工業企業效益改善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至於去產能、去槓桿、降成本方面,何平指出,去年鋼鐵、煤炭的去產能工作改善了供給質量,提高了產品價格,企業效益大幅回升。
90%行業利潤總額增
至去年末,規模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5%,比2016年降低0.6個百分點,其中,國企資產負債率為60.4%,比2016年降低0.9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去年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7個或90%行業利潤總額較2016年增加,1個行業持平,3個行業減少。
何平指出,去年利潤增長行業較2016年多8個,製造業利潤增長提速的同時,新經濟利潤也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去年規模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46%,比2016年提高0.54個百分點,預示其盈利能力明顯增強。
展望今年規模工業企業盈利狀況,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持樂觀態度,他指出,得益於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及資產周轉加快趨勢的延續,今年規模工業企業利潤率仍將持續改善,「預計2018年全年工業企業盈利增速仍將達15%左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