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對於廣東近期出現的「環境風暴」,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表示,近兩年,從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傾向可以看出,環保問題越來越受關注。 彭澎稱,雖然過去地方政府一直都有表態希望能加強對環保污染問題的治理,但在具體操作上,由於擔心管控太嚴、力度太大會傷及實體經濟發展,一般都會留有餘地。「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今地方政府採取這種雷厲風行的環保整改手段,從過去『有令不整』到要求『立馬就辦』,這個360度的態度大轉變折射出未來趨勢。」
「真的要嚴抓環保,對GDP增速肯定會有影響的。」彭澎坦言,地方政府都將環保作為納入政府考核裏,因此過去「唯GDP是從」的觀念已經改變,政府更注重的不是GDP總量,而是質量和效益。他分析,今年陸續有多個省市爆出GDP「注水造假」,或由於統計口徑不一而造成GDP虛高的新聞。這類新聞之所以出現,就是「GDP總量為王」觀念改變的結果。「現在對地方政府的評價,更注重該地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財政收支平衡情況等,這些比起GDP總量更能反映一個地區經濟活力和持久度。因此,地方政府也更敢下決心抓環保。」
「在這背景下,對於落後產能和排放污染嚴重的企業,就必須要用實在的方法進行在整頓。廣東近年轉型升級和過剩產能轉移等,當中也有環保壓力。」 彭澎建議稱,如果部分香港企業未能及時調整過來,企業自身也需要拿出相應的日程表和整改規劃,相信通過商會與當地部門積極溝通可以給予採納。他也指出,政府重視環保也需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