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石油人民幣」助「一帶一路」倡議行穩致遠

時間:2018-01-15 03:15:46來源:大公網

  圖:分析指,發展「石油人民幣」有助於增加中國在原油定價及全球金融領域的話語權/中新社

  當前中國發展「石油人民幣」有新的機遇,發展「石油人民幣」的立意,不是取代石油美元體系、爭奪原油定價權,而是期望構建起石油美元、石油歐元及石油人民幣多元化的石油計價結算體系,為全球石油貿易提供公平競爭、自由選擇的計價和結算基準。因此,市場宜積極看待中國建立石油人民幣體系。/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  柳洪

  一、「石油美元」的由來及國際原油定價機制的演變

  「石油美元」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1973年中東爆發戰爭,沙特、科威特等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一致同意實施大幅減產和禁運措施,史稱第一次石油危機,導致原油價格從每桶3.11美元顯著上升至每桶11.65美元。OPEC卡特爾化舉措,極大地影響了國際原油價格,也凸顯了該時期原油市場的賣方壟斷特徵。沙特因其巨大的市場份額,在OPEC中成當然領袖。1974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與沙特國王費薩爾達成協議,將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消費國與最大石油生產國的利益捆綁,即沙特同意採用美元作為石油貿易的唯一貨幣,美國將保障沙特王室的統治和領土安全,並認可以沙特為首的OPEC取得的國際原油定價權。

  「石油美元」誕生顯示,1971年8月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鈎之後僅三年,就獲得了石油的支撐。石油美元一經誕生,便沿着兩條路向發展,一是繼沙特之後其他石油出口國也開始使用美元進行石油貿易,二是引導其他大宗商品貿易以美元計價結算,於是形成並鞏固了石油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統治地位。

  OPEC取得的國際原油定價權和定價機制只維持了十幾年,就被非OPEC產油國美國及期貨定價機制所取代。美國通過發展場內交易,擴大並掌握石油定價話語權。1986年美國在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上市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合約(WTI)。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於1988年推出布倫特(BRENT)北海低質輕硫原油期貨合約。二者均採用美元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由於石油期貨市場具有套期保值與價格發現兩大功能,且有技術優勢,因此,1986年之後石油期貨價格逐漸成為國際石油定價體系內的主導者。

  二、當前中國發展「石油人民幣」的機遇

  「石油美元」在國際原油定價機制中的統治地位,是石油利益攸關方美國、OPEC、投資者和消費者在博弈中形成的,也是市場作出的選擇,任何一方想改變這一格局都有巨大難度。這也是石油歐元、石油日圓、石油盧比乃至石油盧布至今未能形成氣候的主因。但中國推動發展「石油人民幣」的前景將有所不同,原因有五:

  一是越來越多的國家呼籲改革單一「石油美元」體系的弊端。以石油美元為基礎,形成的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存在內在缺陷:美國無法在為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同時確保幣值穩定,即面臨特里芬難題。金融海嘯中,美聯儲大規模實施量化寬鬆(QE),全球流動性氾濫對非儲備貨幣國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造成衝擊。危機後,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再次成為全球金融市場動盪的根源。2014年6月之後,美元指數的中樞水平整體抬升,成為國際油價暴跌並長達三年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重衝擊石油出口國的經濟金融穩定。中東不少重要產油國的貨幣匯率與美元綁定,相關國家還要經受多一層匯率與經濟基本面偏離的打擊。發展石油人民幣可在石油美元之外,為市場提供多一種選擇。

  二是地緣政治催生「石油人民幣」部分替代「石油美元」。2011年美歐對伊朗實施嚴厲經濟制裁,直至2015年7月,伊朗與美、俄、中、英、法、德六國就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及解除對伊制裁達成伊核全面協議。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美歐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經濟制裁。為了突破制裁,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以及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多國嘗試繞過石油美元體系,在雙邊石油貿易中採用歐元、人民幣等非美貨幣結算。

  近三年來,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量大幅增長,其中,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進口的石油,自2015年以來全部以人民幣結算。展望未來,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還在加強,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在擴大,並擬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地緣政治的催生作用還將持續發酵。中俄油氣合作可望成為石油人民幣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三是沙特、安哥拉在與中國的雙邊原油貿易中改用人民幣結算的壓力將有所上升。國際原油供給仍將大於需求,產油國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將趨激烈。2017年上半年,中國的原油進口量達到每日866萬桶,已經超越了美國的每日812萬桶,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沙特、安哥拉需要更加重視中國市場。但是,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俄羅斯在去年前九個月中對中國累計出口原油4500萬噸,為所有供應國當中最大;其次為安哥拉,3990萬噸;沙特居第三,3850萬噸。沙特在與俄羅斯競爭中國市場中已處於劣勢。

  四是沙特實施「經濟願景2030」計劃,為中沙石油利益深入結合提供機會。近三年沙特的「石油美元」銳減,單一石油經濟陷入困境。沙特政府提出實施「經濟願景2030」計劃,推動經濟向多元和知識型經濟轉型。其一,中國可強化「一帶一路」倡議與「經濟願景2030」計劃對接。其二,沙特擬通過阿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上市籌集資金,為「經濟願景2030」計劃巨額注資。據媒體消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已向沙特阿美表露了直接收購該公司5%股份的興趣。中沙石油利益可望進一步結合。

  五是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邁入國際儲備貨幣行列,「石油人民幣」的流動性將顯著提升。石油出口國收到「石油人民幣」後已有多渠道可解決用途。其一,海外使用,新加坡、俄羅斯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截至2017年6月,全球有超過1900家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人民幣正在成為埃及第二大常用貨幣。其二,對中國貿易和投資。「石油人民幣」可以外商直接投資(FD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滬港通」、「債券通」等渠道回流中國。其三,去年7月10日港交所推出人民幣及美元雙幣黃金期貨,使用「石油人民幣」可在香港兌換黃金。

  三、發展「石油人民幣」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和推進行穩致遠。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亞洲基建投資需求高達26萬億美元。如果單純使用美元,將難以為繼。「石油人民幣」體系的建立,為「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打開了一扇窗,也推開了一扇門,可助「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首先,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接受度和使用度上升,可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其次,中國當前近3.1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綽綽有餘。可使用數額巨大的多餘部分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再次,在海外發行人民幣債券,融通國際資金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構建共同付出、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利益共同體。

  二是有助於增加中國在原油定價及全球金融領域的話語權。目前中國在國際原油定價上幾乎沒有什麼話語權。這與中國身為全球第一大石油淨進口國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的情況極不相稱。「石油人民幣」有助於改變這一現象。可通過供求,還可通過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即將上市的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的原油期貨合約,對亞洲市場中東產原油的價格形成過程發揮一定影響力。

  三是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實現跨越式發展。時至今日,中國向沙特等主要OPEC成員國購買原油,仍然需要支付美元,隨着「石油人民幣」體系的建立,這一局面將有所改變。人民幣國際化將擺脫石油美元的束縛,借力石油人民幣計價結算產生的龐大貨幣使用需求。首先,中國與產油國雙邊的原油貿易實現人民幣結算。其次,國際多邊原油貿易中越來越多的國家選擇使用人民幣結算。再次,「石油人民幣」將帶動人民幣對糧食、煤炭、礦石等其他大宗商品的計價結算功能加速發展,從而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國際需求。人民幣國際化發展亦有助於匯率保持基本穩定。

  綜上,宜積極看待中國發展「石油人民幣」。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及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在國家發展「石油人民幣」的過程中,可扮演石油人民幣產品中心的角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