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千年麻鞋踏「一帶一路」行銷歐美

時間:2017-12-23 03:16:08來源:大公網

  圖:保留工藝、更新款式,是王應武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命題 大公報記者肖剛攝

  甘肅甘谷麻鞋傳承千年,甘谷麻鞋非遺傳承人王應武自豪地說,麻在地裏、藝在手中,資源可再生、技藝可傳承,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將逐步從代工走向打自家品牌,通過國際電商平台降低物流成本,讓既實用又有中國文化底蘊的甘谷麻鞋正本清源、享譽全球。今年境外訂單60萬雙,創匯超過500萬美元(約3287萬元人民幣),電商網售十幾萬雙,也有800萬元人民幣銷售額。

  「甘谷麻鞋」今年十月底入圍甘肅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6歲的王應武讓麻鞋「花開牆裏,香溢牆外」,銷售已遍及歐美、東南亞及中東。麻鞋製作基本全賴手工完成,王應武的甘谷縣大漠行麻編鞋業有限公司有固定員工320名,農村婦女500多名,生產旺季能解決2000人就業,一名農村婦女的年收入約3萬元。此外,甘谷縣所在的天水市,大青麻種植面積逾10萬畝,每畝收益近6000元,受惠農戶逾2000戶。

  開發千多個花色品種

  「8項國家專利、行業標準制定者、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全球唯一大青麻鞋企業,在廣州有國際設計師擔綱的團隊,開發出鞋、帽、包、墊、腰帶等1000多個花色品種,『中國馳名商標』有了自主進出口經營權。」王應武憶述,1984年從部隊復員後進入企業,數年間經歷了從「鄉鎮」、「民政福利」到「市場化」的企業轉型。就在企業舉步維艱之際,1990年民政部在武漢舉行的培訓會啟發了他發展傳統的麻鞋業務,「麻鞋創意」如突現的救命稻草。

  王應武其後馬不停蹄地拜訪文化學者、招納民間高手,開展培訓、設計產品。「傳統工藝不變,但款式肯定得與時俱進,老式麻鞋搭配不了現代服裝。」1990年,第一款天然材質、傳統工藝、現代款式的麻拖鞋誕生。

  1991年在甘肅舉行的首屆中國藝術品展博覽會,麻鞋吸引西安外國語學院的美國人柯雷恩的興趣。翌年,柯雷恩帶來美式鞋碼、設計圖紙,此後半年間,他又往返於美國與甘谷,不斷調整、改進,最終確定拖鞋、涼鞋、布鞋各一款,訂貨二萬雙。王應武憶述,「當年找公司代理出口,1美元兌10元人民幣,到手100多萬元人民幣。」王應武記憶猶新,「做夢一樣,看到了希望。」

  廣交會拓市場 日本客熱捧

  美國人看中麻鞋天然綠色的材料及手工藝技術,柯雷恩在美國註冊了「生態龍」商標。1997年,柯雷恩因繼承父產,將積累的美國客戶引薦給王應武。

  廣交會進一步開拓了麻鞋的市場和視野,1998年的廣交會上,尾石政光、平川清當兩名日本客戶確定合作,次年兩人蹲守甘谷一月多,開發出適銷對路產品,甘谷麻鞋迅速風靡東京、大阪、名古屋。除了兩家大客戶每年十餘萬雙的需求,十餘家日本小客戶每年也有十萬雙的訂貨量。

  麻鞋其後還頻頻亮相日本東京、英國伯明翰、德國塞爾多夫、意大利加達、美國拉斯維加斯等國際鞋展,交流、學習、協商、改進,逐漸形成了日本拖鞋、歐洲涼鞋、美國麻布鞋的格局。2015年,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步伐,麻鞋登陸沙特、伊朗、土耳其,目前,每個國家的年訂單達二萬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