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在中國共產黨歷史、新中國發展史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習近平在會上的報告通篇貫穿着「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堅定執政理念和強烈歷史擔當,鮮明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自此,這個牽掛着全國各族人民福祉的政黨,在經歷五年的砥礪奮進後,將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台胞、海外僑胞,奔向又一個光輝的里程。
無論是經濟、國防、創科實力,還是國際影響力,用習近平的「三個前所未有」來表述,就是國家「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這無疑給所有港澳同胞打了一劑強心劑,令我們為所繪藍圖無比憧憬,深感無上榮光。十九大報告將關心港澳發展提至更高的要求與期待,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繼續確保「一國兩制」方針和實踐,繼續深化內地和港澳地區交流合作。不僅將港澳地區的繁榮穩定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環節提出,更為港澳地區的繁榮穩定許下了重要的政治承諾與經濟支持。
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一國兩制」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不斷加深的規律認知、愈發清晰的歷史脈絡,均表明香港在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後,「一國兩制」事業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全新政治定位,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因此,「一國兩制」事業在新時期也應迎來更明晰的貫徹路徑。身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及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亦常在港與各省級政協委員探討兩地事宜,我對如何深入推進「一國兩制」的實踐略有所感。
第一,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香港長治久安、繁榮穩定的前提和基礎,事關「一國兩制」實踐的正確方向,事關香港市民的共同福祉。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
這要求香港市民首先要正確全面地認識「一國兩制」偉大方針,正確理解「一國」和「兩制」的關係,明確了解「一國兩制」是以「一國」為前提和基礎、「港人治港」是以愛國者為主體,以及高度自治是在中央授權下的高度自治。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權威、利用港澳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對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來說都是「零容忍、零空間」。
第二,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積極作為。香港特區政府是香港政制變革的推動者、經濟發展的引導者、社會穩定的護航者,是香港配合國家進行一切繁榮舉措的踐行者。「一國兩制」靠香港特區政府貫徹落實,融入國家發展也需特區政府引領推動。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代表的香港各界人士,亦是國家事務的參與者和特區聲音的傳遞者,應將支持特區政府施政、了解國家大政方針的重任力扛在身。正如習近平常言,要「講好中國故事」。我們在港人士也要將「特區故事」講出去,將「內地故事」傳進來,積極支持特區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讓內地同胞了解特區發展,令國家看到廣大香港市民凝聚在特區政府周圍、對經濟發展的渴求和向心力。
第三,發展和壯大愛國愛港力量。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發展壯大愛國愛港力量,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將青年工作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指出,讓學生認識國家、培養國家觀念是學校教育應有之義,提出將落實中國歷史成為初中獨立必修課。而此前,教育局也要求在中學課程中增強基本法教育,力求從青少年階段提升國家認知及基本法認識。與此同時,香港多個社會團體均開展一系列團結愛國愛港力量的活動,組織更多香港市民回內地了解祖國發展,在社區散播正能量,與青年攜手同行答疑解惑,確保社會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融入感,確保愛國愛港精神薪火相傳。
第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廣大香港同胞懷着赤誠的愛國之心,率先到內地建廠,持續投資內地,支持祖國各項事業發展;回歸後,香港重新被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其發展也融入了國家發展大局,並依靠祖國堅強後盾,成功應對金融危機。
二十年來,香港共享國家發展的戰略機遇,步步緊隨國家高速發展的列車。現值國家發展新時期,香港須繼續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從「國家所需」挖掘「自身所長」,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扮演好重大國家戰略的境外推進平台、全球創新要素集聚平台、對外交流的參與和傳播平台、國家「軟實力」提升和展示平台等重要角色,以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獲取更大發展空間,作出新的貢獻。
全國政協文史及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香港義工聯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