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帶一路」融資需構建信用體系

時間:2017-12-15 03:15:39來源:大公網

  圖: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在論壇上致辭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一環,如何提供高效、安全、便利、可持續的金融服務受到各界關注。南南合作金融中心、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本周在港舉辦「一帶一路:資金融通與信用支持」論壇,針對沿線各國發展融資、金融支持、信用保障等政策差異分享經驗,探討發展中國家多元、多渠道的金融合作解決方案。

  大公報記者 林靜文 黃裕慶 吳涵宇(文) 蔡文豪(圖)

  南南合作(South-South Cooperation)泛指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因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地處南半球或北半球南部得名。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致辭時指,在全球增長不平衡的環境下,發展中國家面臨極端貧困、失業、發展失衡等挑戰,而「一帶一路」成為南南合作的重要機遇。

  不同經濟體政經差異大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副主席兼總幹事吳忠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較強的經濟增長潛力和互利共贏商機,但各經濟體在政治環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各有差異,令國際合作項目面臨建設能力不足、資金短缺的瓶頸。

  有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複雜性,對金融體系的風險防範提出更高要求,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認為,建立「一帶一路」信用體系,是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改善市場信用環境、降低交易成本及防範經濟風險的重要舉措。

  此外,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新民黨主席、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引述亞洲開發銀行數據指,到2030年,亞洲地區的基建投資需求高達26萬億美元,即每年需要1.7萬億美元投入,而香港去年GDP總量才3209億美元,「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建設的資金需求量之大可見一斑。

  香港特區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在地理位置、開放合作和服務專業化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葉劉淑儀續指,香港亦針對有關基建投資展開行動,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簡稱「IFFO」)去年7月成立,冀通過香港的股市、債市、銀行貸款、私募投資等多元化渠道,滿足「一帶一路」投融資需求,同時幫助投資者加強對項目風險的了解與分析,從而加強風險管控。

  OECD:港具優勢吸引人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展中心主任MARIO PEZZINI補充稱,香港是全球最為自由的經濟體之一,善於利用經濟槓桿支持貿易、商業、金融的發展,以及利用金融、法律、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能夠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

  「一帶一路」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指引下,逐漸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共濟的開放格局。MARIO PEZZINI強調,資金融通是五個「互聯互通」的重中之重,由於每個國家的價值觀、機構組織文化制度各異,需要對現有金融及非金融發展工具重新審視,不能照搬舊機制,亦需考慮引入國際發展援助或其他金融資源的必要性,通過包容性金融途徑促進合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