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內銀上月放貸1.12萬億增69%

時間:2017-12-12 03:16:24來源:大公網

  上月內地金融數據全面反彈並優於預期。受惠融資需求反彈,金融強監管使銀行信貸增長加快,十一月新增人民幣信貸規模達到1.12萬億元,為歷史同期最高,較十月激增約69%;當月的社會融資規模受惠人民幣貸款超預期,達1.6萬億元,也僅次於去年十一月的1.8萬億元,為同期歷史次高。分析認為,未來信貸、社會融資情況料仍持續平穩增長,貨幣政策短期料以維持市場流動性平穩跨年為主。/ 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

  市場此前預期十一月的人民幣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分別約為8000億元和1.25萬億元。十月內地新增人民幣貸款為6632億;央行昨日並將十月的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由原先的1.04萬億元,修為1.0387萬億元。

  將企業融資需求擠入表內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坦言,一方面,當前實體經濟表現依然不俗,對資金的需求仍較強勁,且「雙11」對居民的短期信用貸款增長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金融強監管使銀行信貸增長加快,「表外」融資向「表內」轉移的趨勢仍在延續。上述促上月信貸、社會融資雙雙反彈。

  從上月信貸結構方面,當月住戶部門貸增6205億元;其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分別增2028億元和4178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增5226億元;其中,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分別增197億元和4275億元,票據融資增385億元;非銀金融機構貸減少169億元。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指出,上月信貸投放不僅好於預期,且環比、同比均大幅增長,鑒於住戶部門信貸增長依然較多,預計樓市調控效應釋放得較預期中更慢。而為推動資金「脫虛向實」企業與住戶部門信貸投向佔比仍需進一步改善。

  申萬宏源債券首席分析師孟祥娟表示,當月票據融資同比顯著多增,預示表外融資渠道的持續收緊,正不斷將企業融資需求擠入表內。社會融資方面,表外融資正持續收縮、企業債券融資亦現困難,並抵銷了人民幣存款高增的影響。

  受惠人民幣貸款上升,社會融資也升幅顯著。當月增量的社會融資規模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1.14萬億元,同比多增2965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198億元,同比多增508億元;委託貸款增280億元,同比少增1714億元;信託貸款增1434億元,同比少增191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15億元,同比少增1156億元;企業債券淨融資716億元,同比少3143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324億元,同比多463億元。

  幣策暫以流動性穩定為主

  展望未來,黃志龍預計,明年信貸、社會融資仍將延續平穩增長,尤其是在金融強監管背景下,信貸料繼續扮演社會融資的主要渠道。

  孟祥娟預期,明年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仍將繼續「去槓桿」,而資管新規的政策方向也將令表外融資渠道進一步收縮,部分企業融資需求將被動擠入表內信貸;加上隨着明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量的進一步減少,信貸大概率仍將高增。

  陳冀相信,貨幣政策短期料以維持市場流動性平穩跨年為主。他解釋,年末已至,MPA考核、流動性監管、「去槓桿」帶來的負債端壓力、貨幣市場利率攀升,及美聯儲可能的升息舉措,都將為年末金融機構流動性構成擾動,鑒於此,央行近期更多會考慮跨年流動性需求,並通過加強預調、微調,確保跨年流動性的穩定可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