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之後,基本法研討會、十九大精神宣講會等多場重要演講活動在香港舉行。「國家憲法日」首次在香港開展憲法宣傳,向港人闡述論證憲法之於基本法、「一國兩制」、香港特區的重要性,有如為當下時局迷津點亮了一盞明燈。
回顧歷史,可以說沒有憲法就沒有香港特區。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提出了「加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三大歷史任務。現行憲法則集中體現出國家和人民努力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的意志。而關於祖國統一內容,就開創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制度構想,讓香港特區的存在奠定了法理依據。如基本法的序言闡明,「國家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不在香港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
然而,香港當下激進反對派及被偏見思想所蒙蔽的青年,一有爭論便提出基本法,甚至搬出中英聯合聲明,在形式上忽視或者蔑視國家的最高法憲法。這些政治問題的直接表現就是未完全回歸國家憲制。憲法對於基本法是母法和子法的關係,香港不能忘本,只強調兩制,而忘記了「一國兩制」的憲制義務是維持一國。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實質上就是抗拒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然而深層次來說,這是由於小部分人對主權原則不明、對香港歷史如三個不平等條約的了解不深刻,所造成的惡果。
為此香港必須從青少年教育開始,全面向市民推廣憲法及基本法的關係,從歷史上、法理上講解憲法對香港的重要性,提升國家觀念和公民意識,認識國情,正確認識憲法,主動遵守憲制,共同維護法治。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上月出席特區基本法研討會,發表「在國家憲法及基本法下香港作為國家特別行政區的角色與使命」專題演講,說道:「我國現行憲法,是國家的總章程,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百年求存圖強的結晶,是實現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根本法律保障。憲法確立了國家的總任務、總目標。確立了國家的國體、政體,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制度。」
香港特別行政區負有維護國家統一的責任義務,而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也是肩負的責任。隨着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展開,香港享有極佳的地理位置和市場環境優勢,民眾特別是青年人應該將國家和香港的未來放在心中,銳意進取,搭上國家發展的新班車,為中華民族崛起助力添彩。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