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讓絲綢走上「文化創造」的女人

時間:2017-11-20 03:15:36來源:大公網

  圖:萬事利成功轉型升級、打造品牌,實現了銷量與利潤翻倍增長。屠紅燕說唯一的秘訣在文化創意

  2016年G20杭州峰會開幕式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佩戴一款優雅的藍綠色長巾引人注目。這款名為「絲水柔情」的絲巾,色調碧綠如西湖之水,上有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的圖案,融合G20的標誌線條,一面為華麗的素綢緞,一面為如煙如霧的真絲綃,製造者是杭州土生土長的絲綢企業─萬事利。企業掌門人屠紅燕說,從「產品製造」到「文化創造」,萬事利用了十年的時間;2003年,當屠紅燕從母親手中接過萬事利的帥印,她一直在尋找轉型升級、打造品牌之路,如今企業實現了銷量與利潤翻倍增長,她說唯一的秘訣在文化創意。/大公報記者俞晝、通訊員李儷杭州報道

  G20杭州峰會結束後,萬事利將拉加德佩戴的這款絲巾重新包裝上市,定價為其產品體系內價格較高的單品。儘管如此,還是購買者如潮,短短一周,該絲巾預訂數量就高達3000條。

  盛會營銷帶來的甜頭,屠紅燕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就嘗過。她說:「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為我打開了一扇新的門,讓我看到文化創意為傳統的絲綢賦予的巨大商業價值。」通過深度參與盛會,萬事利與其他行業領先的知名企業跨界合作,開發出一系列衍生產品,G20峰會的「杭城三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絲路同行」絲瓷瓶、廈門金磚峰會的「君之禮」……在中國承辦的一系列國際級盛會中,人們都能看到杭州絲綢企業──萬事利的身影。搭乘盛會的品牌快車,萬事利曾推出數十款峰會衍生紀念品,僅一個月,各類產品的銷量就超過10萬件,月銷售額同比增長500%以上。

  挖掘文化價值紅利

  屠紅燕感嘆:「我們製造的絲綢,不僅僅是杭州的絲綢,更是世界的絲綢,因此我們打造的產品代表的是中國的文化和技術。」在去年的G20杭州峰會上,從元首歡迎晚宴到文藝演出,萬事利用絲綢製成壁畫、屏風、請柬、席簽、菜單……20多個項目8000多件定製精品,也將這家來自杭州的絲綢企業進一步推向了世界舞台。

  「中國企業生產了全球90%的蠶繭、70%的生絲,但絲綢工業總產值甚至不及法國的一個零頭。我們的工人殫精竭慮,起早貪黑做代加工,卻只能賺取價值鏈中最微小的利潤,實在讓人痛心。」分析原因,屠紅燕認為,「中國的製造企業一味追求數字增長,卻沒有樹立起強大的品牌意識,一遇到衝擊很容易倒下。」

  愛馬仕始創於1837年,至今已有180年歷史了。據媒體報道,去年它的銷售額約52億歐元,折合390億元人民幣,足可見到百年品牌經久不衰的魅力。

  事實上,中國的絲綢業曾經也有過許多響噹噹的品牌,諸如始創於1922年的都錦生、始創於1949年的喜得寶等,當年都曾轟動一時,現在卻幾乎都式微了。

  所有這些都給屠紅燕一個啟示,那就是萬事利除非不發展,要發展必須走品牌和創新之路。

  屠紅燕首先想到的是把萬事利帶到國際舞台上,並物色了一家理想的合作夥伴─誕生於1890年的法國絲綢品牌MARC ROZIER,它為全球40多個一線奢侈品牌提供服裝面料以及絲巾、披肩等配飾的設計生產定製服務。參觀MARC ROZIER,讓屠紅燕驚訝異常。「這家企業將100多年前的圖案都完好地保留着,整理得非常仔細,那是一萬多個花形啊!」屠紅燕感慨道,一個國家乃至一個品牌,只有對歷史文化無比尊重,充滿敬畏,才能有今天的輝煌。

  跨界合作實現共贏

  屠紅燕告訴記者,絲綢是萬事利的核心產品,通過與文化、藝術與時尚的融合,萬事利可以提供多樣個性化的定製服務。此外,萬事利還與中國郵政、中石油、中國銀行、永豐源瓷器等行業巨頭進行多次的跨界合作。「與不同行業的元素結合,常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傳統產業是重資產,什麼東西都要自己來,實際上這種投入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選擇與行業頂尖的供應商進行跨界合作,圍繞同一個文化主題,各自發揮產品特長,形成1+1>2的效果。」屠紅燕介紹,近年來,萬事利與敦煌研究院、台灣法蘭瓷、靜博士美容連鎖機構進行合作,探索絲綢與中國特色絲綢畫、絲綢裝潢藝術、瓷器、美容等產業跨界合作,讓絲綢產品空間得以延伸,以催生出新興產業門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