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一地兩檢」通過是民意的勝利/吳學明

時間:2017-11-17 03:15:50來源:大公網

  立法會通過了「一地兩檢」無約束力議案,這是香港整體民意的勝利,令人振奮。

  連接國家高鐵網絡對於香港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醞釀近十年、投資近千億元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計明年九月通車,這不僅意味着連接上「八橫八縱」的全國鐵路網,更意味着更大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就是如此清晰明瞭的問題,卻因「一地兩檢」的爭拗而一度受阻。

  從最初規劃的高鐵經濟效益上講,高鐵通車本身就是作為促進香港同內地更緊密的聯繫而興建,如果要進行「兩地兩檢」,費時費力兼且十分低效。想像一下,乘客因旅途勞頓而想在香港上車後閉目休息或者專心公務,但中途卻要兩次清關,拿出證件、排隊再上車,顯然無法達到高鐵原有的高速效用,失去應有的競爭力。至於所謂「車上檢」等說法,更是硬件上人力上都無法保障的無稽之談。

  現在反對派強調的所謂「司法管轄權」問題,聲稱授權西九的內地口岸區實行內地法律、刑事司法協助等,會收窄香港高度自治,違背《基本法》有關規定,雲雲。然而,按照《基本法》二十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享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權力,允許「特例」存在也並無不妥,因為第二十條原本就是預計到在香港回歸之後,有未能預測的特殊情況,從而影響「一國兩制」的有效落實,本質上不是反對派所稱的要削弱香港的高度自治權力。

  如果非要將「一地兩檢」抬到「自治」爭議的高度,倒要問問如何解釋目前有上百個國家在香港特區內設立機構的事實?實際上,這些國家一直在領館範圍內行使該國家法律。如果領館範圍不涉及香港高度自治,現在的反對派就不需要故作緊張。按照「一地兩檢」三步走的程序,通關安排的具體內容都需要經過和內地有關部門細商,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確認。反對派應該討論的是如何在經濟效益最可行的方案上,集中研究口岸區的執行細節,而不是一味地阻撓「一地兩檢」議案。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重申,提出無約束力議案是出於尊重立法會,但尊重「是需要雙方的」,若這份尊重被濫用而令社會受損,她沒有辦法不採取適當對策。另外,就數月以來的民意調查顯示,「一地兩檢」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此次無約束議案體現了民意的訴求,是民意的勝利。反對派不要再阻撓「一地兩檢」違背民意了。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