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民族復興中的香港角色\陳文鴻

時間:2017-11-11 03:15:35來源:大公網

  十九大報告的其中一個關注重點,是對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作出一個總結。中國再不是走在歐美之後、聽歐美的指點而進行工業化、現代化。這三十多年裏中國實際上是兩條腿走路。在西方市場化和依靠外資的加工貿易之外,還堅持以國營企業帶領、國家主導的經濟發展與規劃方式。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國際經濟出現大的困難,外資主導的加工貿易戰略受到嚴重打擊,更突出地證明自主發展的正確性。中國也擺脫了金融化的西方策略,去槓桿化,強調實體經濟,更加重視自主發展的作用。十九大報告的總結建基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現實。

  應對國際變化,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美國在金融海嘯之後是繼續走金融化、財富繼續集中、以舉債來支持經濟增長的方式。中國在2015年的匯率改革及在此之前四萬億元的刺激經濟方法,也是走上美國之路。這條路是典型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對中國的考驗是:是堅持社會主義,抑或是讓外國資本以及內在問題改變中國的根本制度?十九大報告所總結和提倡的是中共不變初心,中國還要堅持中國式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政策是進一步的提升與發展。

  但十九大報告並未諱言挑戰,而是指出了偉大的鬥爭、偉大的工程、偉大的事業與偉大的夢想。偉大在於敢思想、敢努力,不在於故步自封。一方面,中國要有自信,對自己走的道路、理論、制度與文化有自信,不低貶、不放棄,不走全盤西化的錯誤和賣國之路。另方面,中國要做創新型國家,中共做學習型的政黨。國家與政黨都要一起不斷地應對變化而學習、創新。這已經超越「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而是如報告所說,中國從解決自身問題出發,在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上,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是學習與創新所建立的自信,也是面對全人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實際上比起絲路時代的秦漢、唐宋乃至蒙元,胸襟更大、志氣更盛,也不是「美國夢」的物質主義與狹隘思想所可比。

  中國在2020年左右進入小康社會是必然之事。十九大提出的另一個三十年的發展,頭十五年完成現代化,後十五年成就現代化強國。依現時中國已為全球最大的實體經濟,以及科研發展神速、國內社會各方面「補課」提升加快、「一帶一路」建設把中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空間擴及歐美發達國家以外更大的世界等等而言,只要中共和國家堅持創新與學習,不忘革命和改革的初心(為的是人民,不是精英和權貴,更不是讓資本外逃)。改革開放過去三十多年成就的奇跡,今後三十年相信仍可繼續。中國會是全面復興,且推動世界一起發展提升。

  近代歷史裏,香港一直積極參與國家的發展。從早年的興中會至省港澳大罷工、北伐,以至抗戰,都有香港的角色。1949年是中國從衰弱谷底奮力上升的開始,也同時是香港大力協助國家發展、推動海內外人士參與到國家工業化與發展的時期。改革開放是中國由站起來到富起來的階段,香港的「助力」可以更大。

  十九大是中國強起來的時期,國家對香港寄予厚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項基本方略也包括堅持「一國兩制」。新時代裏,香港能否不負眾望呢?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